今年六月,我和同事前往浙江杭州学习,在紧凑的学习安排中,几乎没有时间去领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美景,就在无限遗憾之时,终于得有半天自由活动时间,于是和几个同事约好,前往孙权故里——龙门古镇探幽寻胜。
一行人虽然年纪偏长,但在发达的网络时代,我们运用科技的能力也不逊于年轻人,我们迅速在网上约好滴滴车,等了两分钟就坐上车开始向古镇出发,一路上车窗外阳光明媚,车内也是热火朝天,一方面是和司机聊得热火朝天,另一方面确实是热火裹身,闷热异常,同行小张忍不住大叫:太热啦。司机很贴心地说:啊,这样啊,我的空调可是开到最大的啦。其实我们都知道,他这车动力欠佳,空调开到最大也没用。大家只好苦笑,转头望向窗外,希望能从青山绿树中汲取到一些凉意来。
从杭州到龙门大约50多公里,国道相连,据传是三国孙权的故里,但以独特的明清建筑闻名,因村后龙门山秀美怡人,令名士严子陵赞叹:“此地山清水秀,胜似吕梁龙门”,“龙门”一名由此得来。
其实我对古镇的古老历史痕迹中隐藏有多少故事,又有何逸闻趣事,我并没有多大兴趣,我更多的是希望自己在走访的过程中,去慢慢体会那种经由历史浸润后的它,在光阴流转中,于当下是如何呈现出它独特的味道,或者说是韵味、气质。所以,对于龙门古镇是谁的故里,我并没有细致溯源,我更多的是让自己徜徉在这古风依旧的江南小镇里,在光影之中,在动静之间,在黑白色调的映衬下,尝试真正地融进它的骨子里,去品品它的特有的气韵。
一走进老街,迎面就是一条长长的巷子,巷子里零散有几家店铺开着门,卖一些特色物品和一些小吃,游人较少,我们得以安闲地走着,一点也不着急往前走,这是在旅游景点少见的现象。但也正因为如此,我对古镇的感受会来得更加真切。在一个丁字巷口,众人突然被惊住了,套用一句歌词:我被古韵撞了一下腰。眼前这更窄小的巷子,两边是它那灰白中又不均匀地掺着黑迹的又极有沧桑感的高墙,黑瓦檐因为年月久长,已长出斑驳的青苔,那凌空翘起的飞檐,在湛蓝的天空下,留下一道轻灵的剪影,瞬间觉得,历史已在此时此刻此地定格,时光凝驻,令人恍然不知身处何世,唯有那小窗上红艳艳的小花,微微摆动,似在点啄岁月之门,又似给单调寂寥的时光,上了一抹亮色,添了一些热闹。
岁月如斯走出古巷,继续前行,时至午日,可小镇上依然人迹寥寥,时不时传来的鸡鸣狗叫更衬出此时的安谧氛围,沿途偶见小酒吧,安静得让人怀疑它的存在是否合理,不经意走进一个小院子,过两重门,转弯,一个小小的天井就在眼前,一个老奶奶静静地坐在椅子上,麻利地缠着网线,对我这个突兀闯入的陌生人看都不看一眼,似乎外面的世界与她毫不相干,她只有她的世界。其实古镇上见得多的还是老人,她们瘪着嘴,操着吴侬软语,和邻居漫声问答,时而用淡然的眼光瞅瞅我们这些异乡人。走得累了,我和同伴商量着尝尝当地的特色小吃“面筋”,走进店里,叫了一声“老板”,一个坐在柜台边的妇女站了起来,心里不禁讶异:原来她是老板呀!因为我们刚才看到她的第一眼,她正和邻家女子聊天,我们以为她是在这里的吃东西顺便聊天的顾客呢,小店没有其他的客人,我们安静品着小吃,听着老板继续与邻店女子有一搭没一搭的对话,一只小狗趁机溜到我们脚下,却被眼尖的店老板撵走。
其他的同伴们早已走得远了,为了追上他们,我俩加快步伐,却突然发现迷路了,古镇上小巷四通八达,然而我们却不知道从哪一条巷可以到达目的地,于是我们展开嘴上功夫,殷勤地问见到的每一个镇上的居民,他们竟是一个回答:“顺着沟渠里的水走好了”。这个答案对于我这个毫无方位感的人来说,真是再好不过了,顺着水流走就行了,不过也让我惊奇不已:居然是跟着水走就能走出去了。一路上,我们用心地看着沟渠里水的走势,不知不觉地,真的走到了伙伴们所在的地方。寒暄之余,不禁对龙门的水有了别样的感觉:一条穿镇而过的溪流,不慌不忙地绕行于门户之间,千百年来见证着人们的喜怒哀怨,也默默地滋养了一方风物。如果说它是古镇生命存在之理,那月夜之下的砚池,则凝聚了龙门古镇上一代代青衿学子的文笔兴第之理想,指点江山之抱负,池虽小,却被打磨得精致如玉,在月夜下闪闪发亮,又似汲取了龙门人耕读兴家的夙愿而沉沉静卧在那里;而刚刚让我们循迹而行的沟渠之水,时而隐于黑暗之中,时而显于阳光之下,竟似一个冥冥之中有意识的灵魂,在导引着人们前行,它在默默告诉你:一直走,一直走------
砚池夜月这就是龙门的水,它存在的形式虽各有特点,但有一点却又是同一的,那就是龙门人就是在它的滋养、引导下,从历史的深处一路走来,而且将会一直走下去,绵延不息。
回杭州的路上,再次遥看暮色中的龙门,在青山巨影的衬托下,它显得那么娇小,完全是江南小女子的风韵,她安静的身影在告诉你:你来,我在这里,你走,我还在这里。
不禁赞一声:真个是气定神闲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