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生时代,每个班级中都会有这样的人物存在,他们像是有特异功能一样,对老师讲解的内容一听就懂,而且还会有“保护符”,即便犯错老师也不会过多指责,那就是学霸。
而与之相反的就是学渣,一个班级中既然有学霸的存在,自然也会有学渣的身影,但并不意味着学习成绩不好,就不够聪明,往往只是态度问题。
但学渣就真的渣吗?
不一定。
比如坚持和努力,是他们的优势。
讲一个实例。
是我认识的一个人,她的学习成绩并不好。
但她坚持和努力,有韧性。
初三读了三年,也就是初中上了五年,考上了重点高中。
高中上了四年,最后考上了本科,考了537分。
虽然不是很高的分数,但她的努力和坚持,让她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
还有一个故事,也是真实的,但是政治老师讲给我们听的。
这个人是我们一所高中的学生。
政治老师说,她上高一的时候,那个人在读高三,等她高中毕业了。
那个人还在读高三。
高中读了七年,才考上一所不错的大学。
现在说说第二个问题。
评判学渣的标准是什么?
现实现象中,评价学渣的精准标准就是,成绩。
所谓分分学生的命根,成绩是学渣的现行器。
以下是我在网上找的几个标准。
1.学渣标准一:上课捣乱,不是睡觉、溜号,就是看小说。
从这个标准来看,我是符合学渣的范畴的。
2.学渣标准二:总是喜欢做些违反校规的事。
3.对学习毫无兴趣,总是敷衍了事。
4.学渣标准四:喜欢顶撞老师,无视老师话语 。
那么学渣想要回归正轨也并非不可能。
不是的。
学渣就一定没前途吗?并非如此
古人左宗棠,曾3次参加会试都名落孙山,虽说之后也遇到了他生命中的伯乐贺长龄,给予他很多帮助,但努力才是他最基本的阶梯,最终能获得拜相封侯的成就。
学渣变学霸有可能吗?
有。
比如用量变产生质变。
一直读,多读几年。
像上了三个初三,两个高三的人。
像那个读了七年高中的人。
又比如电视剧《鸣龙少年》,剧中的四个学渣,做后有三个考上了清北,一个也考了六百多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