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河南考生以理科排名第八位、高考成绩538分(高出一本线36分)成绩,在愿意服从专业调剂的情况下向河南招生办投档北大,然而令人诧异的是,国内教书育人的顶级学府北京大学却以“考生高考成绩过低,入校后可能完不成学业”为由三次退档该考生。值得思考的是,堂堂北大这种唯分数的行为真的是以人为本,为学生负责吗?堂堂北大真的要以分数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和地位吗?
在这次舆论风波中,“国家专项计划”走进人们的视野,这是一项为增加贫困地区考生进入重点大学的定向招收政策,或者可以将其理解为是维护落后地区教育公平一项保障。与通过其他形式被录取的考生相比,不得不承认的是,考生的确可能面对学业困难的情况,但是通过学生的足够努力,或许可以弥补先前在学业上的不足。而作为定向学校之一的堂堂北大,应该更应该凭借自身的资源优势给予考生帮助,传递教育之爱,而不是仅凭分数就将其拒之门外。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觉得考生分数过低就退档学生,不仅违背了有教无类的本义,更是一个错误的示范,可能会导致其他高校效仿的严重后果。在此次事件中,北大的理由是“高考成绩过低,根据我校教学强度,若录取该生,考生入校后极有可能因完不成学业被退学。本着以人为本,为考生负责的态度,特向贵办申请退档”。在河南招生办两次提出反对意见后,北大两次给出相同理由。如此反复,河南招生办只好同意退档申请。而且,在退档过程中,北大没有与考生进行任何沟通的情况下,就自说自话地表示考生极有可能无法完成学业。这个打着“以人为本,为考生负责”旗号的唯分数论,着实荒谬。
诚然,有人说,高校有招生自主权,有权不录取不合适的学生,但招生自主权应该建立在规则之下,应该有充分合理的理由。分数高低是重要依据,但并非全部,尤其是认定学生无法完成学业,无法服人。正如很多网友所言,考生能不能完成学业,是考生自己的事,就算最后果真无法完成学业也是由考生自己负责。
由此可见,这场风波折射出不仅仅是唯分数论的问题,同样折射出教育公平并非政府部门之事,更是广大高校之事的问题。只有广大高校重视和支持国家政策,学生们的权益才能真正得到保护,才能真正实现落后地区的教育公平。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应该对无视规则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批评和打击,让教育公平真正登上社会舞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