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月10日开始创作《映月阑心 北溟》,写了九十章二十万字。
不容易。
之所以起名为《北溟》,重头戏在河湟大战,唐军帮着吐蕃论恐热剿杀尚婢婢,其间还会涉及到沙洲豪族张义潮。
论恐热是极其残忍的人,而尚婢婢却是一员儒将,爱民如子。
二人下场都不好,论恐热被杀,尚婢婢一战而不知所踪。
至此之后,吐蕃再也无力东顾。
为了羁绊唐朝西进,吐蕃联手南诏,在宣宗末年开启了十数年的边关动荡,直接将大唐王朝拖入无尽的深渊。
唐亡就亡在与南诏无尽的争战。
因没去过西北河湟之地,不知道当地风土人情,是故下笔时总是犹豫,不敢轻易触碰,如削苹果皮似的,在周遭来回萦绕。
最近看《资治通鉴》,看到论恐热与尚婢婢激战牦牛硖,彷佛一下子找到了主心骨,这一战,《资治通鉴》只是记载吐蕃内战,却没有提及唐军参战。
诡异的是,此战之后,河湟数州边塞之地纷纷归降大唐。
若是没有唐军参与,论恐热很难赢尚婢婢,河湟数州也不会归降。
此战是整部书最高潮的地方,是吐蕃国运的分水岭,也是唐朝收复河湟一十八州的前奏,至此之后张义潮率十一州归降唐朝,与此战有着莫大关系。
因史书上记载很少,反而给笔者留下了极大的创作空间。
懵懂、迷茫一扫而空,故事剧情围绕着河湟大战展开。
思路有了,如何铺垫故事,如何书写地理环境,查询资料就好。
《映月阑心》创作完,不是道宗故事的尽头。
道宗还会在《唐末五代》中登场,黄巢东南开山七百里前去广州,看史书时感觉诧异,一个北方人为何要去广州?何况是大唐年间。通过书写《映月阑心》《唐末五代》,猛然间想到,轩辕集就在广州罗浮山上修道。
先写了《唐末五代》第一卷,才开启的《映月阑心》,那时写黄巢前去回元观偶遇轩辕集看到幻象之事,自己还觉得纳闷,如今看来,正是冥冥之中的天意。
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