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茜不喜欢现在的学校,因为学校里的日子是野蛮粗俗、令人心碎的;但她同时又喜欢学校,因为可以和那么多孩子做同样的事,让她有安全感,更重要的是,学习的魔力使她激动不已。
学校里的老师大都品行恶劣,因为她们嫁不出去(已婚妇女不允许教书)又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才选择来当老师,所以这些不婚不育的妇女以扭曲的权威把自己心中的愤怒发泄到别人家孩子身上。这些老师又都是典型的势利眼儿,对那些衣着光鲜的孩子笑脸相迎,而那些像弗兰茜一样贫穷的孩子不但被丢到最黑暗的角落里坐着,还不允许上课去厕所,有时候甚至还会被无情地鞭打。
有一次弗兰茜闲逛的时候,偶然发现一个陌生的社区,来到一所古老的小学校。弗兰茜心动了,她觉得这才是自己梦寐以求的理想学校。弗兰茜把自己想转学的事告诉了爸爸乔尼。第二天,乔尼带弗兰茜去看了那所学校,并帮她想了一个申请转学的“妙招”。
布鲁克林的规定是,孩子只能在自己居住的学区上学,如果想转学,她的父母就得搬到那个社区。弗兰茜他们搬家是不可能的,爸爸乔尼积极地为弗兰茜想到了一个转学的好办法。他们随便选了一栋高级的房子,记下门牌号,然后给校长写信,告诉他弗兰茜要搬到那栋房子住,所以申请转学。弗兰茜觉得他们是在干坏事,爸爸乔尼安慰她说“为了更大的好事,我们只好先干点小的坏事”,并告诉弗兰茜“为了弥补这件事,你要加倍地努力,好好学习。”
整个转学的过程非常顺利,乔尼帮着弗兰茜说服了妈妈凯蒂,弗兰茜如愿以偿地转到了她喜欢的那所小学校。弗兰茜为什么想要转学?爸爸没问,更没有责怪弗兰茜没事找事。爸爸乔尼给了弗兰茜无条件的信任和支持,弗兰茜想转学,说明她在原先的学校生活得不愉快,乔尼没有问,但我想他心里肯定明白!
扪心自问,我对孩子的信任又有多少呢?凡事都习惯性地问个“为什么”?有时候还会长篇大论地努力说服孩子转变思想。我想或许很多家长都会跟我犯一样的错误吧,对孩子的思想行为不理解,总是拿自己的认知去左右孩子的认知,总认为自己以为的就是正确的。弗兰茜的妈妈就不理解弗兰茜和爸爸的这种行为,认为“在哪儿上学还不一样吗?不都一样要写作业吗?”可是,感受能一样吗?
给孩子无条件的信任和支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时刻提醒自己:相信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