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睡前看了一眼手机,无意中发现海洋公园开始做暑期活动,有青少年特惠票,想到整个7月的周末都快被工作排满了,刚好第二天周六暂时还有空,于是赶紧给自己和娃各订了1张票。第二天一早,娃还半梦半醒的时候,我就凑到她耳朵边说:“今天妈妈带你去海洋公园玩,好不好?” 娃眼睛都没睁开,但显然听清楚了,她点了点头。过了一会儿,娃睁开眼睛,说:“我要爸爸也一起去”。啊哦,昨夜订票的时候,我居然一点都没想到给娃她爸也订1张票,大概是因为这个忙碌的爸爸又出了几天差,周五晚才回来,我想当然地认为他应该更想待在家里听音乐(发烧友一枚)。
听娃要求爸爸也一起去,我还真吃不准她爸爸会不会答应,于是我提议她自己问问爸爸。随后就听见娃蹬蹬蹬地下了楼(爸爸已经一大早就在楼下听音乐了)。
娃:爸爸,我们今天要去海洋公园。
爸:哦,真的呀?
娃:对呀。
爸:那你要赶紧洗漱吃饭哦。
娃:嗯,我要你陪我。
爸:好。
娃开心地回到卫生间,我正在洗脸。
娃:爸爸答应了。
我:哦,是吗?(我听见了他们的整个对话过程,我认为这里存在一个误解)我怎么觉得爸爸是以为你要他上来陪你洗漱,所以才说“好”呢。
娃(瞪圆了眼睛):不是,爸爸是答应了陪我去海洋公园。
我:哦,那待会儿爸爸上来再问问就知道了。
过了一会儿,娃她爸上来了。
娃:爸爸,你是不是答应了陪我去海洋公园?
爸(愣住了):哦,你不是叫我上来陪你洗漱吗?
娃(也愣了一下,然后开始叫唤):不是,我是要你陪我去海洋公园!
爸:不是有妈妈陪你去吗?
娃:不……不嘛,我要你也一起去。
爸(思索了一两秒):好嘛,那就一起去吧,难得都有空。
娃:耶!

【反思】
我想了想,发现这居然是居家隔离解除之后,几个月来我们作为父母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共同陪伴孩子。娃她爸工作很忙,又不时出差,不管是在家还是出门,绝大部分时间都是我跟孩子在一起。而周末的时候我经常有安排,就是娃她爸带孩子,所以这么长时间以来,我们都没有三个人一起去哪里玩过。而娃显然是有这样的需求的,比如之前在游泳馆,她就念叨着下次要爸爸一起来。
而我和娃她爸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似乎习惯了这种模式——我带娃,我不在的时候他带。 以至于我在订票的时候压根就没想到要给爸爸也订1张,而爸爸也压根没想到要跟我们一起去。好在这次一家三口的出游在娃的促成下最终成行了,而娃也玩得相当开心。
其实一家人一起出游,或者一起做什么事,这是家庭生活里非常重要且有必要的组成部分。一家人相互陪伴,并且相处和谐,能给孩子的身心带来极好的滋养。而爸爸和妈妈所能给予孩子的影响又是不一样的,相互不能替代。另一方面,长期独自承担养育的责任也会影响妈妈们的身心状态,诸如“云配偶”、“丧偶式育儿”,其实就是妈妈们的哀叹和向爸爸们发出的呐喊。归根结底,养育的过程需要父母双方共同参与,并且尽可能多地创造全家人的共处时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