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正面管教》之5

《正面管教》之5

作者: 张文静_浩妈 | 来源:发表于2021-02-18 16:36 被阅读0次

解决孩子黏人,有分离焦虑的做法是不要让自己成为孩子的世界中心,多创造机会让孩子跟别人在一起玩耍。跟孩子说,你出去多久,去哪里。如果孩子相当努力适应某个环境,但还是讨厌那个环境或者那个人,你可以考虑换个环境或人。也让孩子知道,开始紧张和拘束是很自然的。让孩子多接触陌生人,以便适应新的环境。如果你在外面也会紧张,那么你的孩子也会学。

教会孩子分享,但分享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习得的品质。三岁以下的孩子可以提供他们一起玩耍的东西或转移注意力,大孩子不愿意分享,可以把他们争夺的东西放在架子上,直到他们找到都同意的方法并且能分享再玩耍。

要让孩子知道分享,也要知道如何使用和归还,例如,我们可以让孩子给我们一个担保物,以确保孩子准时归还时,再把担保物给孩子。

还要教给孩子,分享包括物质上,也包括时间上和想法上的分享。

孩子有自己的隐私和界限,别人应当尊重这一点,并不是要必须和每个人分享他的每一样东西。

孩子干扰或有烦人的行为时,比方我们接电话时,可以把手放在孩子们肩膀上,而忽略他们的要求,让孩子知道你在乎他们,当你忙做事的时候,会选择不回应他。

对于告状的孩子可以选择倾听,共情,但不评价,不提供解决方法,要少介入,给孩子信心,他自己能解决。

当孩子认为不公平的时候,可以应用启发式的提问,鼓励孩子换位思考,说出自己的解决办法。

不要特殊对待家里最小的孩子,这样的孩子由于在家里像婴儿一样被呵护而失败。

宁愿孩子现在受点苦,防止今后更大的痛苦。所以要知道对孩子宠爱是有害的,就容易做到和善而坚定。

托蒂·伯德是一位励志演说家,说过:孩子有四个成长阶段,抱起我,抱紧我,放下我,对我放手。

面对孩子害羞时,不要给孩子贴害羞的标签。也要反省自己是否强迫过孩子行为举止,引起权力之争,他是否用沉默这种消极的力量来对抗。

要让孩子知道内向和外向都有不同优势。要让孩子认识到,好行为的目的比好行为本身更重要。这种好行为是因为想赢得赞同,还是因为看到了好行为对于自我实现的价值。

要和孩子始终强调犯错误是学习的大好机会。有一句话很有魔力“再试一次”。让孩子们知道犯错没关系,重要的是从中学习。让孩子习惯说自己犯的错误,以及在错误中学到什么。

也可以让孩子们尝试过三四次以后,自己决定放弃一些新活动。让孩子们知道,他们不必始终都好,也不必掩饰错误,要做一个学习者并尝试新事物。

如果你有一个好孩子,要慢慢放松对他的要求,并让孩子知道很完美的潜在危险。

当你的孩子哼唧的时候,他可能是为了得到你的回应,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归属感和价值感。

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失去了信心的孩子,懂得合作的孩子是学会了尊重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相关文章

  • 正面管教No.5

    正面管教No.5

  • 《正面管教》之5

    解决孩子黏人,有分离焦虑的做法是不要让自己成为孩子的世界中心,多创造机会让孩子跟别人在一起玩耍。跟孩子说,你出去多...

  • 感恩·成长日记2020-11-04

    他山之石-家庭教育-《正面管教》-5 为什么要使用正面管教? 阿德勒关于孩子及教育的相关基本概念,是正面管教的理论...

  • 和善而坚定的信念

    今天听了下《正面管教》,《正面管教》之谓正面,在于教我们用正面的和善而坚定的信念教养孩子,也在于作者正面讲述教育的...

  • 今日阅读分享第091天

    第十六本书《正面管教》 关于为什么读正面管教? 国庆节5节阿德勒公益微课分享听完,我决定从这本书开始,所有正面管教...

  • 记录成长·分享感动2020-11-09

    【他山之石】-家庭教育-《正面管教》-10 1、传统管教与正面管教 传统管教,大多是让孩子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以便之...

  • 正面管教课程-第一周记录

    正面管教第一周:学习5个正面管教的方法: 1、正面管教的核心目标:关注长期目标 磨刀不误砍柴工。孩子慢慢长大,对孩...

  • 《正面管教》让我感触颇深的5个方面

    《正面管教》让我感触颇深的5个方面: 【正面管教的含义】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用严厉也不骄纵的方法……它以相互尊重与合...

  • 《正面管教》育儿观念大盘点

    岁末,完成了今年阅读书单里的《正面管教》一书。 《正面管教》之谓正面,在于教我们用正面的和善而坚定的信念教养孩子,...

  • 《正面管教之鼓励5》

    今天继续跟大家分享一个关于鼓励的案例: 晚上儿子有点不愿下楼跑步,问他为什么?说不愿下楼看见别人都在玩游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正面管教》之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dqnx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