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周500字
读书笔记-《少有人走的路》

读书笔记-《少有人走的路》

作者: 树老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17-01-22 12:57 被阅读0次

    一位心理医生写的书,给了我很多的感悟。

    把父母和子女之间、夫妻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相处都涵盖在一起。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爱,什么是自律,什么是人的成长。我们在每天的生活中,即使浑浑噩噩,心里肯定还是有很多想法和迷惑。想把每件事情都想明白,明白意义在于什么,明白是为了什么,最终又会去到哪里。

    而这本书里,作者从他的观点,回答了其中一部分的问题。

    这些我们每天都会不自觉地考虑,却很难有明确回答的问题,我觉得作者这样尽力地直面这些人生问题,并且尝试回答,本身已经很不容易的,毕竟,很多时候我们都会用命运或者每个人不同这样的理由来打发自己。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心智成熟的旅程。

    所以在看这本书时,我的心里一直有两个问题。首先,什么是心智成熟。然后,怎么样可以做到心智成熟。

    对于第一个问题,作者没有像我们的教科书一样,用粗线或者醒目的话告诉我们,到底什么是心智成熟。看书的过程中,我还自己专门百度了这个问题,当然也得到了一些回答。整本书看完之后,心里也有了大致的答案。心智成熟,思想上独立、进取、勇敢,懂得真正地爱别人。具体来说,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能明白理解对方的真正的需求,在人生过程中,保持持续输入,不断修正、完善自己。

    那么,怎么样可以做到心智成熟呢。有两个关键词,自律和爱。

    自律包括4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而爱是自律的原动力。

    推迟满足感,是说要先苦后甜。承担责任是说要明确自己的责任是什么,不逃避责任,也不要承担不该自己承担的责任。尊重事实,是要我们不断追求真正的事实,不断反省自己。保持平衡是说要学会放弃,虽然有时候会很难。而爱是这些全部的原动力。

    我自己一开始不太懂,为什么爱会成为原动力,这个爱是指自己付出的爱,还是指自己得到的爱呢。

    我想,其实是分两部分。

    一部分是自己得到的爱。特别是来自父母的爱。这里牵扯到一个现在很热的问题,原生家庭原罪。作者有一个观点,“对精神病患者而言,其病情的产生是他们在出生后九个月里得不到父母的关爱所致。尽管通过多种治疗,可使其病情得到缓解,但是通常情况下,极少能够彻底痊愈。”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我真的感觉到阵阵的寒意和悲伤。一个人一生的心理状态,竟然在自己刚刚出生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被决定了。可是这一切都不是我们可以选择的,谁让现在当父母不需要考试呢。

    附上纪伯伦的一首诗,Children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还有一部分是自己付出的爱。我觉得这里是指意愿,在于自己是否有成长的意愿。所以人的原罪不是原生家庭,而是自己的懒惰。这是每个人的人性,而我们想要成长必须要战胜懒惰。有时候我也在想,既然原生家庭不是每个人可以选择的,在婴儿、幼年、儿童时代,能获得多少爱,过什么样的生活都不是我们可以选择的,那我们自己又能做些什么,能够改变什么呢。答案是克服懒惰,身体上的和心理上的,学会自律,养成自律的习惯。具体来说,直面自己的缺点,不断修正自己的人生地图,不能因为思想上的懒惰,停止思考和反省。

    可能有些人会说,是不断进步,还是安于现状,都是每个人的选择。因为我们都知道有得必有失,想得到是必须要付出的,那么因为不想得到,所以不愿意付出,从某种意义上完全是符合逻辑的。我想关键在于,你自己是否认可这样的自己。这种认可,不是来自外界因素,而是自己完完全全地认可。可以对自己说,嗯,我喜欢自己现在的状态并且愿意一直持续下去。在这本书中,作者称这种想法是潜意识。“我们具有爱的能力和成长意愿不仅取决于童年时父母爱的滋养,也取决于我们一生中对潜意识的体会,即潜意识给予我们的爱的滋养。这种滋养,来自意识思维之外的力量,来自潜意识,也来自除了父母之外其他给予我们爱的人,以及我们无法了解的其他滋养方式。有了潜意识的眷顾,即使没有父母的爱和照顾,我们也可以克服心灵创痛,成长为具有爱心的人。就人类进化水准而言,我们甚至可以远远超过父母。那么,为什么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实现心智的成熟和进化呢。我认为,潜意识的雨露滋润每一个人,人人都可以公平地享受到属于自己的部分,只是大多数人拒绝潜意识的召唤,不理睬潜意识伸出的双手罢了。”所以,在作者的理论里,每个人的潜意识都是趋于心智成熟的。这一点以我现在的认知,我无法确定,可能也存在一些人,潜意识中也认可自己的人生地图已经圆满。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一生都难以真正得到对自己的认可,只能满足于对其他人地图的指手画脚。亲情也是,爱情也是。

    纪伯伦的另一首诗,寂寞的智慧

    你们的结合要保留空隙,

    让天堂的风在你们中间舞动。

    彼此相爱,但不要制造爱的枷锁,

    在你们灵魂的两岸之间,让爱成为涌动的海洋。

    倒满彼此的酒杯,但不可只从一个杯子啜饮,

    分享你们的面包,但不可只把同一块面包享用。

    一起欢笑,载歌载舞,

    但容许对方的独处,

    就像琵琶的弦,

    虽然在同一首音乐中颤动,

    然而你是你,我是我,彼此独立。

    交出你的心灵,但不是由对方保管,

    因为惟有生命之手,才能容纳你的心灵。

    站在一起,却不可太过接近,

    君不见,寺庙的梁柱各自耸立,

    橡树和松柏,也不在彼此的阴影中成长。

    《致橡树》也很不错。

    所以真正的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首先,爱与不爱最显著的区别之一,在于当事人的意识思维和潜意识思维的目标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就不是真正的爱。

    其次,爱是长期的和渐进的过程。第三,真正意义上的爱,既是爱自己,也是爱他人。第四,爱是自我完善,也是帮助他人完善。

    作者在最后一章中,还解释了神秘的力量。其中提到好运,好运是有益的超自然事件,属于“serendipity”(不期而遇的收获或好运)。是一种意外发现有价值的或令人喜爱的事物的天赋和才能。可是,我们要怎么样才能获得或者增大它发生的几率呢。我的理解是有两层,一种是偏佛教的说法,人生是一个不断积累或者消耗福气的过程。还有一种就是,越努力越幸运,你拥有的资本越多,可能遇到的机遇就会越多。

    看书的过程中有一些迷思,整理一下感觉思路清楚了很多。

    希望自己也能不断反省,不断进步。最后附一张新年在明治神宫初詣抽到的签。一年的关键词就是勤劳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少有人走的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dqo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