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嗣

作者: 塔希提居士 | 来源:发表于2016-03-18 23:35 被阅读84次

    刚刚看到一段话:

    一个人的生活值得欣赏和尊重,而不是被指点和嘲笑。至少一个人过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一个人过也不伤害于他人,比随大流草率鲁莽始乱终弃之流好太多。这个社会不缺乏绵延子嗣的人,却极度缺乏不给社会添乱的人。

    “这个社会不缺乏绵延子嗣的人,却极度缺乏不给社会添乱的人。”赞。

    中国人也很奇怪。他们潜意识里总是觉得性事是一件肮脏的事情,但却视生儿育女为人生头等圣洁高尚之大事。父母们大多不喜儿女“婚前乱性”,但对婚后的传宗接代格外热心。

    这种原始的生殖崇拜自上古时期起就深植于内心,根深蒂固代代相传。人多力量大,部族人丁兴旺才能夺取更多的土地和猎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回到越国,谋划灭吴大计,其中有一条就是“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十年生聚”就是指生育人口充实国力。

    《国语》中记载,越王勾践下令;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

    为鼓励多生男丁,越国施行新的生育政策: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

    春秋战国时代,战争连年,生育人口、提高劳动生产力的确是很重要的事情。另外,“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有神论的古代,人们对死亡怀有一种恐惧神秘之感,因此需要新生力量来延续希望。加上血缘与姓氏崇拜,不能使自己死后无继,多生多育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想法了。

    古代东方文明的一夫多妻制度,本质上也是源于生殖崇拜。古代,男子需要外出打仗、服劳役,死伤颇多,因此男子数量不及女子。出于资源分配需要,平均下来一个男子就不止一个妻子。中国皇帝的后宫、日本幕府将军的大奥,就是一夫多妻制的经典样本。

    男人重视子嗣,依附男人的女人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子嗣成为女子们获取权力和地位的法宝。如果武则天没有生下那么多儿子,估计唐朝历史也没她什么事儿了。如果咸丰皇帝的懿贵妃叶赫那拉氏没有为皇帝生下独子,那就没有后来叱咤风云数十载的慈禧太后了。

    生、生、生!新婚夫妇魂夜要吃饺子,床上撒花生豆子枣子……都是早生贵子的吉祥寓意。

    哺乳动物求偶,力量大的雄性动物总能获得更多雌性动物的青睐,获得更多的交配权。如果其他的雄性动物侵犯到它的配偶,它会发狂。这就是哺乳动物的天性:在世间延续自己的血统,并保证血统的纯正。紫禁城里的妃子敢出轨那就是死路一条,乡野民间的有夫之妇与他人有染会被沉塘。这些,不仅是权力尊严、道德惩罚,也是为了保持血统的纯正。

    在古埃及,血统论更是登峰造极。为了保持血统纯正,埃及许多帝王实行兄妹(或姐弟)通婚。这在现在看来惊世骇俗,但在古埃及却是人人都觉得理所当然的事情。比如,根据先王遗嘱,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和亲弟弟成婚,共同统治埃及。当然,后来她弟被她赶下台了。

    西方文明崇尚一夫一妻制度,从希腊神话时代就是如此。宙斯和很多女人有染甚至生下孩子,但有名有分的妻子也只有天后赫拉一个。伊丽莎白女王的父亲亨利八世,第一个妻子生下公主玛丽(后来的血腥玛丽女王),国王废掉王后;第二妻子安妮·博林生下公主伊丽莎白,国王处死第二个王后;第三个妻子生下王子(但早夭了)。这要在中国根本不是个事儿,广征美女充实后宫,还怕生不了儿子,但西方君王就是这么禁欲。法王路易十五的情妇蓬巴杜夫人,权力炙手可热二十年,但始终没有得到法国王后的名分。

    崇尚一夫一妻制的欧洲人也没东方人那么重视子嗣。在罗马五贤帝时代(公元92年-公元180年前后),五位贤王先后继承罗马帝国皇帝之位,执政清明,使罗马帝国维持了一百余年的繁荣稳定。这五位君王并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每一位君王都是在贵族青年才俊中选择一位出色青年,收为养子,立为储君,悉心教导,然后禅位传之。这要在“家天下”的东方社会,完全是无稽之谈。没有一位皇帝会选择他姓之人来继承皇位。宋太祖赵匡胤死后,弟弟赵匡义即为,原本按照规定应该立太祖之子为储君,但人都是自私的,他最终还是传位给了自己的儿子,为了清除隐患,还找借口把哥哥的儿子都除掉了。本家旁支尚且舍不得,遑论他姓?

    武则天没有传位给武家而是传给了自己的儿子,也是因为狄仁杰的一句话:历来只有母亲进太庙的,哪有姑姑进太庙的?看看,还是血统崇拜。不用说,旁人哪有自己儿子亲,天下是自个儿的天下,当然留给自己的儿子。

    对比起来,西方还真是有民主共和的基因优势。至少,从来没有一位西方帝王想传位万世。他们对于权柄的执念、血统的崇拜,不如东方这样狂热。这点,想反驳都难。

    在绵延子嗣的诸多作用中,延续生命的神秘感觉是最具诱惑力的。人生自古谁无死,死后去往何处也是未知的,对于死亡的恐惧使我们胆怯,并极易产生厌世与虚无之感。看到一个活泼的小孩,人们总会多看几眼,并不自觉的微笑;看到一个老态龙钟的老人,总是不忍直视,并情不自禁地感到悲哀。小孩儿让人想到童年,想到希望,想到生命力,想到美;老人总是极易让人想到病痛与死亡。

    若是能留下另一个自己,看着他(她)成长,如此神奇又神秘,充满了造化的力量,实在是一件未为人父母者不能体会的快乐。

    同性恋者出艺术家多。也许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在生育方面有所难处,于是寄情于艺术创作。作品,那是比绵延子嗣更永恒的生命延续。无形的动力驱使着他们前行,那也是一种生命的创造。作品即是后裔。达芬奇没有子嗣,米开朗琪罗也没有子嗣,但这不影响他们青史留名。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的子嗣,绝美的大卫是米开朗琪罗的子嗣。

    我总是预感,在很久很久以后,人类会如同白垩纪和三叠纪的恐龙一般走向毁灭。谁会在乎那些恐龙们姓什名谁?曾经存在过的生命,在几千几万年的时空长河中,不过一粒微尘。你的欢笑你的哭泣,在自己看来天大的事情,几千几万年之后谁会Care?那时候的你会在哪里呢?

    不说了,睡去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子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drh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