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真情散文想法
中国好男人与14万华工

中国好男人与14万华工

作者: 扣玉 | 来源:发表于2019-03-03 22:43 被阅读2次

          全世界好多国家的城市都有唐人街,要知道直到大清都是闭关锁国的政策,加上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中国人很难大批量的到国外去生活。那是什么时候出现大批移民呢,应该归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那14万中国劳工。

          1914年7月爆发的这场世界大战,虽然开始得有些莫名其妙,但确实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当然,也波及了当时远在亚洲的中国。当时中华民国刚刚建立,国内正乱作一团, 袁世凯在安抚各方势力的同时,在悄悄为称帝做准备。面对谁都不能得罪的欧洲列强,北洋政府很快表明了自己对于“一战”的态度:中立。但北洋政府里有一个叫梁士治的明白人。

    中国好男人与14万华工

          做人不能骑墙,打仗也是。中立派多数是不能善终,政治最讲党,打仗最讲究拉帮结派,无论是战国的亲楚亲秦,还是后来亲美亲苏,不去站队,结局是好不了的。梁士诒力主中国应该参加“一战”,而且要明确站队一站在英国和法国的协约国这一边。他之所以这样坚持,是因为就在“一战”爆发一个多月后,他就通过分析得出结论:两线作战的德国人必败! 所以,梁士诒认为中国应该尽早参战表态,那么等到战争结束,一来可以从德国手里要回一直被侵占的山东,二来可以以“战胜国”的身份,参与到世界大家庭中。

          但是参战需要不出钱可以出力,但光靠一张嘴大概是派都不会吸纳的。以晚清多年的积贫积弱,哪有国力和财力派兵参加“一战”。中国人善于变通的智慧让梁士诒想到了好方法,那就是  “明示中立、暗示参加”,途径是“以工代兵,赴欧参战”。这样的话,如协约国战胜,则功在北洋政府;如协约国战败,则罪在商人。

        1915年,梁士诒开始派人和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接触,询问是否可以以派遣劳工的方式,帮助协约国。但英国人明确拒绝了这一要求一他们也看出 了中国的意图。朱尔典在发回英国外交部的报告中提到:“在我看来,中国新一代政治家致力于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平等地位及在战后拥有发言权。如果这一目标不能保证,他们是不会同意其同胞驰援欧洲战场的。”英国人知道,只要接受中国的援助,无论是劳工还是军队,都会让中国加入协约国的一方, 进而让中国在战后以“战胜国”的姿态和他们-一起享受权益。

        但是,战局的发展,却让英国和法国越来越扛不住了。1916年2月,著名的“凡尔登战役”爆发,法国军队伤亡超过50万,史称“凡尔登绞肉机”。1916年6月,“索姆河战役”爆发,英国军队伤亡超过40万(法国又赔进去20万士兵),史称“索姆河地狱”。英法的青壮年男性能派的都派走了,工厂只剩下妇女来支撑,大战没结果,人却没有了。于是中国的提案被重新评估并得到认可。

      1916年5月,天津大经路(今中山路)突然出现了一家叫“惠民公司”的机构。这家公司没有其他的业务,就是专门负责招聘劳工,然后向陷于“一战”泥潭的英国和法国输送劳动力。按照当时给出的标准,去欧洲的普通华工,每人每天可以领到1法郎,如果是工头或管理者,还会更多些。这样算下来,一个普通华工一个月能拿到25法郎左右(当时1块银圆兑5法郎),此外,只要你去了欧洲,每月你在中国的家属,还能领10块银圆。先后抵达欧洲的14万华工中,英国人分走了10万,法国人分走了4万,法国后来还转借给美国人1万名华工,为美国欧洲远征军服务。

    中国好男人与14万华工 中国好男人与14万华工

      战争惨烈,华工命运多舛,死伤无数。不过在战后,华工成为了不少外国姑娘的恋爱首选。原因有三:一是本土男儿优秀的被战争消耗大半,有贵族传统的欧洲,有理想有抱负有家世的好男儿总是第一批上战场;二是来欧的中国男子是经过筛选的身强力壮的男丁;三是中国男人一贯具有的顾家勤劳疼老婆特征。

        1918年7月,“一战”已经临近尾声。有一天,一位法国姑娘跑进当地华工服务中心,她的诉求只有一个:请人按照中国人的习惯给她保媒,因为她要嫁给华工中的一个“杨先生”。中国著名历史学家蒋廷黻当时就在那里服务,他接待了那个姑娘。出于好意,蒋先生提醒法国姑娘还是谨慎考虑,因为两国生活习惯相差很大。但那个法国姑娘非常坚持。她的理由是,如果失去这次机会,她可能就会嫁给-个莫 名其妙的法国男人一 挣一点钱就喝酒, 喝醉了就回家打老婆。而她和“杨”已经接触一年多了,从没发现他喝酒,而且有很多法国男人没有的优点。在当时的法国, 青壮年男性大多被征召人伍,劳动力奇缺,所以很多女性不得不进入工厂,顶替男子的岗位。这样就有大量的机会接触华工。吃苦耐劳,悟性又高的中国好男人不去酒吧不挥霍,生活节约特别会攒钱。他们会把每月工资中的大部分节省下来,按时寄回家,剩下的生活费也花得非常节省。这种顾家和自制的性格,让她们对华工渐生好感。

          1917年,法国勒阿弗尔甚至还发生了当地人的聚众抗议,他们抱怨:“如果法军继续伤亡的话,法国就没有男人了。因此,我们继续打仗还有什么意义?最终结果只会使中国人、阿拉伯人和西班牙人,娶走我们的妻子和女儿,并且迟早瓜分我们在前线为之献身的法国领土。”

        当时法国内务总长鲍慕司甚至在媒体上发布通告说:“华工多数是家境贫寒的苦....我们法国的妇女,为什么不嫁给那些凯旋的法国士兵, 而偏偏打算与黄皮肤的苦力联姻呢?希望广大法国女子迅速觉醒。法国的法律还规定:本国女子若嫁与外国男性,则自动失去法国国籍。但针对这一一点,素有“民国第一外交家”之称的顾维钧也发表了声明:中国政府可以代负相关责任。江苏籍的华工张长松和他的法国妻子露易丝,后来就是在中国驻法大使馆完成了结婚登记手续。

        一战过去了一百年,很多事情换个角度看就有另外的解释。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中国一次性顺理成章的向欧洲输出如此大量的国人,凭借着勤劳吃苦的特性在国外站稳脚跟。在那个风雨飘摇,弱国无外交的年代也赢得了另外一种胜利。起码我们贡献了数以万计的混血宝宝。

    中国好男人与14万华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好男人与14万华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drv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