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0日,不知为何,自如此酷暑的天气竟然患了重感冒,头脑昏沉,昏睡到11点才醒来,看了看窗外那些不认识的字符,觉得自己也不过是一个“异乡人”。手机充满了电,不知设置了一个提醒,所以打开手机就看到了7月10日的特别标注提醒:毕业五年,海漂4年。
5年前,坐着火车离开了旧的一城;4年前,落地素万那普到临了新的一国。5年前,我珍存了一段毕业的视频,是委托我一个学妹拍的,是大学剪辑成影像的一个小vedio,其中也有一段是大学几个好友的随机采访。我当时拿到刻录好的光盘后,想着当下看一看也就是继续在毕业感慨中增添一份单纯的怀恋而已,别无他用,所以就想,五年后再看吧。于是我把它转成电子档存在了电脑中。接下来的5年换了三个电脑,由于太占内存,我也把它从电脑转存在移动硬盘里。可怎料想三年前因为自己一个不小心的操作而格式化了,好在后面用各种方法,又恢复复了这段影像。
没想到5年后的这一天我会在如此病态的状况下来打开这份5年前寄存的礼物。整个视频长度大概是1个半小时,那个控制记忆的小开关时不时的开合,有些事情我已经忘记了,有些事情本该在5年前知道结果却到今天才被我知晓,而最为关键的是我一直觉得自己没太多变化的“自以为是”却似乎被印证为变的“天翻地覆”。于是,作为一个呼应,尽管现在没什么精气神和力气,但也还是要写点什么给5年前的自己和小伙伴们一个交代。
之前,太过在乎了“求同”,这并不是一种包容,反而是有一点狭隘。现在回想起当时的大学生活,抛除学习之外,我还真的是“思如泉涌”,不过在采访中关于我想得多的这件事大多不是“褒义”的。外在的呈现和内在的独处过于两极化的分散,以至于我现在回想起来,大学没得个什么忧郁症已经是万幸。我在前一段时间的测评中,报告中有一项是“说服力”和“掌控欲”,我竟然都是满分。而我觉得这种特性在大学时候真的是有点处于“巅峰”。
我还挺佩服当时的自己的,虽然经常把自己搞的也是心力交瘁,但是只要有一个目标,总会想方设法的把它变成现实,不管是用自己的力量还是动员其他团队的力量。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也就有了其他的评价和声音,这个状况我是在毕业之前就已经意识到了的。
我没想到曾经的自己在很多人眼中有“高高在上”的傲气。这是我到今天才得知的。其实如果要找一个恰当的理由来解释5年前的自己,我想可能是因为,自己对这个世界上本来就应该有多种多样的生活方式理解的不够透彻。我的错希望周围人可以避免,我的对希望你们可以效仿,这是我对我周围人的价值所在,可是现在来看,我的对与错和其他人又有什么关系呢?生活中能抽象出来对普遍事物加以简单“对与错”评判的能力本身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事情,更何况是在大学这样浪漫与书生气、信仰与理想感并存的地方。
我要夸我自己的是,在vedio中大家点出我的问题和弱点以及对未来的建议,其实都是在我毕业之后没多久就已经自我意识到了的,所以虽然我到现在才知道这些问题原来早已在六七年前就彻底的暴露,但是好在,5年后的我已经不把这些问题当成问题,反而感谢当时那些能发现我身上问题的朋友们。
其实说到底啊,自己有一个强大的外表和一个故弄玄虚的的“说”的本领,而真正内心的强大和对万事“想太多”的特性把自己拉入了一个纠结反复的恶性循环。归根结底,还是拿捏不好如何去呈现和取悦自己。我对其中一个问题的印象比较深,就是问大伙有没有我向他们求助帮忙的时候,似乎大家的回答都是统一的,觉得我是不需要帮助的人,或者说也帮不了我太多。这个问题到现在依然存在,我不知道应该如何向外部寻求帮助,只会默默的想着我应该怎么去 解决我手头上的事情,又怎么样去帮我的哥们朋友们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不会表达是浅层次的原因,而更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对那种“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关系,总是没有底气和自信去使用。
今天在来看这些东西的时候,我是觉得我始终还是憋在自己的空间里的,这也是后来我总说我很内向的重要原因。而现在这个问题依然存在。其实在内心认同感中,不管承认还是不承认,人与人中倘若真的没有一些共患难的经历,是很难做到完整的平等的。我又联想起来那个我认识不久,对我影响颇深的一个“偶像”(只是我这么喊他罢了),当我明明知道自己的境界、见识、成熟度不如他的时候,也会自然而然的变得保守而谨慎,尽管也是朋友相待,但是和他对话的时候也难免会有点紧张。这种是人自然而然的一种心理,因为我们还是希望自己能够和对方站在同一个平台上去做交流,只不过有些人当面对这样的差距的时候,会选择放弃,而有的人会选择试试接触而已。人真的是一种喜新厌旧的动物,同时人也是自然而然的有一种希望明天会比今天更好的愿望。所以需要具备一双能辨别的“慧眼”,那些真正令自己感兴趣的人是因为他自身有趣,还是一些浮躁的外部帮他渡了金,那些乐意与我交流的人是因为我人有趣,还是因为喜欢我的外在而造的壳? 同时也要清醒的认知到,人与人之间广泛存在的不同不应该成为我自身把人分门别类用不同态度和话语待之的诱因,做一个有涵养的人,应该至少学会如何让别人感到舒服,而不是奢求别人的喜欢。
就像其中一个朋友在5年前告知我,说我不应该那么开玩笑,不要“打官腔”。如果是5年前,我可能还是会打个电话过去,去做一番解释和我的理论申述。而现在我想更多的则是应该耐心的体会每个细节,然后不做解释,去尽量让自己的情绪和快言快语能准确的传达我想要表达的东西。
要始终明白:你永远没有一些你相信的人心目中的“你”想象的那么好,你也永远不像一些你不关注的人心目中的“你”那么差。所谓的人要有自知之明,应该就是道明,本真的我,和他人眼中的我,这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所以今天,当我打开这5年前寄存的礼物。我是怀着一份“怀旧”的初衷开始的,却不曾料想经过一天的思考和沉淀,让我觉得这份礼物,是5年时间带来的真正关于我自己的思考。因为当初的礼物是我做的,所以5年后自己收到礼物,就能触碰到当时自己在做这份礼物的初衷,就能更明白我当初对我五年后的自己有怎么样的期许。
我想,我还是找到了它的意义,它最大的意义就在于,我能更沉心和坦然的在我自认为可以考虑清楚的问题范围内,更多的关注我自己,而不是那个别人眼中的自己;我能更快速和准确的在我所接触的我自认为可以算是人际圈的交友范围内,更多的发掘每个人的闪光点,并用更理性的感知来划定我与他、她的关系。 我们常说八面玲珑是个贬义词,而事实上,当人对自己有足够的感知和有足够的智慧,有里向外地,会渗透出来一些气息,这种气息是尊重,是自然。坚信自己的善良底线,也就能让所有的方法论散发出人性之光。
我又想给我5年后的自己再录一段视频,只不过,不再有人帮助我,现在让我感兴趣的朋友们也散居在全球各地,我也没办法预留惊喜,在未来某个时间段去听到现在的朋友会说些什么。所以, 想个办法,如果可行,我还是要再做一下这个事情。像极了播种,用心中下当下的种子,总有一天,它会开花。
谢谢5年前的小伙伴,谢谢帮我录制视频的小学妹,谢谢接受采访的朋友们,当然,也谢谢自己当初的那份坚持,能让5年后的自己更加清醒、更加笃定地走好眼下的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