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之前,我一直在犹豫,过年到底要不要回家呢?就在今天,我毫不犹豫的坚定,过年必须回家。
好些天都在进行回家优劣对比,先说劣势:广东的气温一直在10度-20度之间,在全国各地都下雪之时,这样的气温简直就是对冬天的蔑视;回家来回路上太过折腾,原本就只有12天的年假,来回2天,休息2天,打扫收拾各2天,算下来都所剩无几了;疫情之前很多过年走亲戚多成形式和不得已的任务,疫情催化了减少不必要走动的议程,回家之后也是待在家里居多,两处都是自己的家,哪里不是待着。
回去的优势:老父亲还在家里。这唯一支持我们回家的优势,也可以通过让父亲过来广东过年,就消逝了。
由此看来,我们最终很大概率上会决定不回老家了。但今天突然冒出的一个想法,让我的犹豫和徘徊瞬间消失,坚定下来过年回老家。
人生很多节点,需要仪式来记录。仪式,不过是与日常对比之后的差异,差异越大,仪式越足。
春节这样隆重的节日,需要创造与日常更大的差异,需要更大的仪式。当然,如果这个春节,我想到比老家更好的去处,我便不回了,暂时没有更好的去处,先将老家纳入到计划。
如果不能让这个春节有和以前春节不一样的体验,就让这个春节有和日常不一样的体验。
深刻的体验需要仪式,仪式需要差异化的对比。
广东的天气热,在广东多年早已习惯每天冲凉。上个月的感染上了新冠肺炎,忍受了4天之后终于冲凉洗头,那种感觉酣畅淋漓,比以前每一次的冲凉都要舒适。仿佛全身的毛孔在干旱了许久之后,终于吸收足了水分;喷头中流下的水就像是悬崖上的瀑布,将全身的细菌都带走了;沉重的身躯和四肢仿佛被五花大绑了许久,在这一刻终于挣脱出来。这种对比带来的感受,曾经在老家的冬天,每个星期都能够感受一次。
今年的国庆节,我在隐贤山庄体验了一次vr过山车,在玩之前,仅仅是为了陪孩子,选择了恐龙过山车。坐上可以震动的座位,带上了vr眼镜和耳机。开始之后,视频里面虚拟的效果无比的真实,所有场景都是第一视角,身下是悬崖峭壁,前方是急转大弯,左右是葱郁古树,下方是急行轨道。遇到水,就有激起的水花扑面而来,真实的触感让自己想伸手拂掉满面水珠;遇到石头,座位就会剧烈抖动,真实的体验让自己紧紧抓着扶手唯恐掉下万劫不复;遇到恐龙,张着血盘大口朝自己迎面奔来,紧急之下只能闭上眼睛不敢直视。虚拟出于真实而胜于真实,这样的强烈对比让我至今决定不虚此行,感激孩子需要我的陪伴,让我的人生多了这样的体验。
我很喜欢看名人传记,因为名人的一生,总是起起落落。有起有落,才是精彩的人生,才有故事可以说。起与落的对比越是强烈,故事越是传奇。明太祖朱元璋说的最多传的最广的是他从一个乞丐奋斗到了皇帝,马云的传奇故事中总是少不了的是杭州师范大专学历毕业,乔布斯总是会提到那一段在车库里创业的经历。创业者从谷底爬上山峰的人生精彩程度总是会超过长期待在山峰的二代人生经历,因为对比更强烈,体验更深刻。
谁说拥有一片花园就是幸运,长期待在花园里的人,很难瞬间闻到花香;谁说一直被呵护就是幸运,持续被温柔对待的人,很难轻易感受幸福。
如果你正处于黑暗之中,告诉明天自己的天空会更明亮;如果你正处于悲伤之后,告诉自己之后自己会更加幸福。
因为,经历过更坏之后,才有更好。没有对比,哪来深刻体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