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9今日分享】
1.考验随时到来,尤其在难受的时候,所以要克服困难,才能说到做到。
2.不要被表象欺骗,坚持到底。
我看到很多人排队就想离开,来都来了就坚持排队。结果排队用的时间比想象中少,真正看的医生排队也少,很快到我。
3.总在忧愁不能看全,其实光说不行动,
看一个房子,刚来住只看大概,住久了才看到细节。但是还是房子。
要到达目的地要走路,需要走才能到路口,有迷惑问人,继续走,走才能到地方。
【0429今日分享】
一、功利思维
我与你关系,不抱任何的预想,假设和要求。用真实的我,与真实的你相处。
我与它的关系。把你当成工具,实现我的目标。万事万物都是工具,有利于实现我目标的,就是有价值,有用。否则相反。交朋友看有没有好处,对我实现目标有没有价值。
二、分享的快乐
五一送书给别人很快乐。
三、学会拒绝,
在模凌两可之间,把可要可不要的东西去掉。
在为面子和真实之间徘徊,拒绝内心不想要的。
生命有限,把多余的部分去掉,做真实的自己。
【0419今日分享】
发展心理学
一、核心议题,人成长是遗传因素大,还是环境因素大?
现在学界,认为一个人心理成长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
先天是基础,其次谈环境。
二、发展是主动还是被动
最重要一点是:儿童自然成长力量非常强大。
所以放心儿童为了成长所有具有的主观能动性,并且在生命之初就去培养儿童的主观能动性。
例子:
1.儿童吃饭,ta总是把勺子扔到地上,其实这是ta的一种学习,ta想知道不同方向,不同力度是什么声音。儿童有了鞋子,会经常去踢水、石子、沙子。这也是一种学习,主动求发展。不是只有世俗的学业上才是学习。儿童的内在发展动力是很强的,不幸,父母们都没察觉,甚至扼杀了他们的内在动力。
每个人的发展目标:自己做自己的主人。
这对心里健康具有巨大价值和意义。
三、发展是整体
给孩子发展天赋。
该给孩子选什么兴趣班?不是只有报班了才知识孩子有没有天赋。
在平时父母就可以主动观察,孩子对于声道的反应,比如父母在听歌的时候,孩子什么反应,ta对洗碗的声音,风声,雷声的感知。
有的孩子在玩耍的时候,特别留意别的孩子怎么跟自己家长互动,怎么跟别的小朋友玩。而有的孩子喜欢自己一个人玩。这都是特质,跟人际交往有关。父母应该留意并发掘。
孩子在声音、色彩、人际、运动等发掘他们的天赋。
很多领域父母也不懂,但是不要紧,就跟着孩子一起重新学习,再走一遭。陪伴成长。
人的生命主题就是走向人格成熟独立,这是成龙成凤与世俗成功是两个概念。
【0414今日分享】
吊桥效应,对唤起的错误归因
人们观察自己的内在行为,就是去感受唤起生理反应的情形。
我们观察自己的情绪状态有两个步骤:首先,我们必须经历生理唤起状态;其次,我们必须寻找一个合适的理由来解释它并贴上标签。
科学家做过实验,让一位迷人的年轻女士恳请一些在英国某公园玩的男士完成一份问卷。当男士写完问卷后,女士说当她有更多时间时,她将很乐意详细解释她的研究,她留下名字和电话号码。并告之男士们,可以用电话联络她。
想想看这位女士对那些男士的吸引力有多大?他们会打电话给她,并要求约会吗?这是很难回答的问题。要看男士的工作有多忙,他们是否可以约会其他女士。
根据唤起归因理论。科学家让女士在两种极不相同的情景下去接近公园的男士。
一种是这些男士,走过150米长的吊桥,这桥横跨深谷之上,并且有固定在钢丝绳上的模板组成。当人们走过时,他们不得不俯下身扶着很低的扶手。在吊桥走过一小段之后,突然起风会使桥摇来摇去。这是一种可怕的经历。
桥上大多数都有较强唤起,他们心蹦蹦跳,呼吸急促,身体出汗。此时,迷人女士请他们填问卷,并留下联系方式。她的新引力如何?
另一种情景,当男士们走过吊桥,在板凳上休息一会,女士才走进他们。男士们有机会让心不跳那么快平静下来。女士的留下联系方式对男士吸引力如何?
结果,在桥上被女士接近的一大部分男士,事后都打电话给女士,要求约会。而做在板凳时被接近的男士只有极少打电话给女士要求约会。
结论:当人们忧郁某一原因产生唤起,例如走在令人害怕的吊桥上,他们往往对这种唤起做错误归因,比如认为这是由同行者的魅力所致。这种错误归因,在男性女性中都普遍存在。
这次终于对吊桥效应有了科学认识,另外,带女孩看恐怖片看来也是很有道理的。
【0404今日分享】传统文化,诸葛亮《诫子书》
1.“静以修身”
静-静思、反省。以前有德行的人,他常常会静下来反思自己,言行有没有过错,错在哪里,这样才能改正。
静是我们今天常讲的反思,复盘。未经探索的人生不值得过。——苏格拉底
人要静下来,意识海像湖面很平静,这样才能把周围的境遇照得清楚。才能看见自己言行的错对。
所以一个人怎么忙,每天最好有一段时间来静心反思。
2.“俭以养德”
节俭,人就不会纵欲。
一个人假如欲望很多,就不能提高德行和智慧。
比如重视欲望,面临道义和利益的选择时,就会倾向利益。人目光短浅就是把利益尤其是短期利益看得很重,遮蔽了智慧和道义。
人人说养生,但是病从口入的话谁真正入心。暴饮暴食,或者油炸生辣,统统不忌,酒如水饮。胃病,肠癌变成像感冒一样多发。如何健康其实道理都不难,但是想做到确很难。总是临时抱佛脚,在生病了,才想到要去稍微照顾一下被累坏的肠胃。
在学习到道路,尤其在信息爆炸,知识焦虑的时期,看见喜欢的课程都是买买买,屯屯屯,有多少课程是完整看完的?又有多少课程是看了再看的,做笔记并且实践的?
水过鸭背的学习,不能成功,学习也要“节俭”,学会一样才到另一样。
3.“非淡泊无以明志”
古人志向是为家庭为社会做出一份贡献,今天的人们的目标是享受快乐,追逐金钱。
这样的目标不说对错,起码没有古人那种“使命感”和“责任感”。这两个词常讲,可是有多少人能真正践行和收益?
追逐金钱,目光就会锁死在钱上,看不到钱之外的很多东西。一件事,很多时候感受的不同是因为观察者的角度不同。
比方我最近体会什么叫宝贵资产,不是金钱,是健康,是好的人际关系,是精力时间等。
只看钱是,遇到挫折,爱的内动力没有多少,黑色内动力很多。爱是责任感,利他之心,自己良心。黑色,是欲望。
欲望少点,人就淡薄点;志向利他多些,内心动力就强大坚韧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