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品读】
《土地的誓言》是“东北作家群”中的端木蕻良创作的一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文章中作者抒发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国土沦丧的压抑之情,浓郁的情感贯穿始终,既有慷慨之音,又有沉郁之气,非常有感染力。
从篇章来看,文章共两个大段,结构和内容很相似,呈并列状态,情感一脉相承。结构上两段都是先直接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然后回忆故乡美丽丰饶的物产、柔美温馨的场景,最后再直接抒情。内容上都有对故乡景物的描绘和对故乡生活的回忆。两个段落在情感和写法上各有侧重。第一段主要写故乡呼唤我、我的思念热血喷涌,第二段主要写我离不开故乡,我的誓言掷地有声。在写法上,第一段散点铺陈很多富有地方特色的事物,以表现家乡的丰饶;第二段定向选取春秋两季的生活和劳动场景,以表现生活的温馨、自由、欢喜。
强烈的抒情性是本文最突出的特点。
人称的定位和转换蕴含着作者对故乡浓厚的情感。文章一开始称故乡为“她”,人格化的称谓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有着母亲般的热爱和依恋。行文随着情感的集聚而喷涌,文末几句转换人称,由“她”到“你”,情感更加浓郁和强烈。最后又转为“她”,在奔放的情感之后发出理性的铮铮誓言。
反复出现的词句直接抒发对故土思念情感之真挚和强烈。“我无时不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呼唤”“召唤”“这声音”等词语反复出现,从对面落笔,以故乡对“我”的呼唤来表现“我”对故乡的思念。“不得不回去”“应该回去”“必须回去”“一定会回去”的递进反复,表达“我”对故乡深沉的眷恋。
镜头式的描写和叙述间接抒发了作者的情感。文章选择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合成一个又一个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展现了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参天碧绿”“标直漂亮”等形容词和“飘起”“流过”“到处飞”等动词中蕴含着作者对故乡的挚爱和赞美。
呼告的方式直抒胸臆,表达作者炽烈的爱恋和高亢的呐喊。
文中还多用排比句式、双重否定句式,凸显抒情性。
文章的抒情有波澜和起伏。以第二段为例,先是以平静的叙述写出"我"与土地不可分离的关系。接着,回忆"我"在故乡成长的足迹,用诗一般的语言抒发思乡之情。由衷的沉醉之后,以"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收束,笔触转回到现实中,发出有力的誓言:"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情感达到高潮。
“动人心者莫先乎情”,这篇文章打动人心的原因,是其浓烈的情感抒发。恰当的抒情方式和多样的抒情技法,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也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教学设计】
教学创意
《土地的誓言》是一篇诗一样的散文,作者运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来抒发对故乡炽热的爱恋和思念,以及收回家乡失土的决心和意念。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学本文,要在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涵咏品味,把握抒情方式。通过朗读,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教学目标
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2.品味语言,感受课文的抒情方式,理解作者的家国情怀。
3.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
1.朗诵课文,体会感情。
2.感受课文的抒情方式,能说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教学难点
1.朗诵课文,体会感情。
2.理解两个段落中作者情感的波澜起伏。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思路
大致上分为三个教学板块:通读,概说“土地”——品读,品出情味——诵读,体悟“誓言”。
预习要求
1.读课文,勾画生字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标注字音和词义。
2.读标题,读课后“阅读提示”。
3.思考课文旁批的三个问题,并把自己的想法批注下来。
时间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铺垫 (5分钟)
1.直接入题: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二单元“家国情怀”中的一篇文章《土地的誓言》。作者是端木蕻良。
2.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端木蕻良,现代作家。原名曹京平。端木蕻良是其笔名。“蕻良”二字取“红高粱”之意。"九一八"事变以后,一群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及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他们的作品具有粗犷宏大的风格,写出了东北的风俗民情,显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这个群体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东北作家群”。端木蕻良是其主要成员。这篇文章写于“九一八”十周年,东北三省沦陷近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难以遏制的感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3.积累生字词
挚(zhì)痛:诚恳而深切。
标直;笔直
嗥鸣(háo míng):(野兽)大声嚎叫。
山涧:山涧的水沟。
斑斓(bān lán):灿烂多彩。
狐仙姑:东北地区民间迷信的神仙。
谰(lán)语:没有根据的话。
怪诞:怪异,离奇。
亘(ɡèn)古:远古
镐(ɡǎo)头:镐头是刨土用的工具
默契(qì):①彼此无须用语言表达即可心领神会。②秘密达成的条约或口头协定。
田垄(lǒnɡ): 分开田亩的土埂或田间种植作物的垄沟。
丰饶(ráo):(物产、财产)多而充足。
污秽(huì):肮脏(的东西)。
4.释题:共读题目。这个题目怎么理解?(对土地发出的誓言、向土地发出的誓言)
活动一:通读,概说“土地”。(12分钟左右)
这是一片怎样的土地?请大家朗读课文,勾画描写土地的句子,体会其中的情感。
(屏显)
话题:
这是一片_______________的土地。我觉得要读出___________
活动要求:1.勾画出描写土地的句子。
2.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概括这片土地给你的印象,批注在书上。
3.试着读出句子中包含的情感。
学生自由朗读,勾画,批注
学生交流。
教师总结:
这是一片美丽多彩的土地,这里有“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斑斓的山雕”“带着赤色的金块”。
这是一片肥沃富饶的土地,这里有“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金块”“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
这是一片神秘的土地,这里有“孤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使故乡充满了神秘色彩。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广袤的土地、和谐的土地、幸福的土地、充满回忆的土地……
教师过渡:这土地,不仅仅是关东原野,还象征着整个中国。请同学们做批注:土地象征中国。正是这样的土地,让作者魂牵梦萦、深深眷恋。这篇文章字里行间都流溢着作者对土地的眷念,对祖国的挚爱。
活动二:品读,品析情味。(15分钟左右)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就是抒情。常见的抒情方式有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不借助别的事物,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情感。间接抒情:没有直白的抒情语句,而把情感渗透在叙述、描写或议论中。请同学们翻到本单元“写作”部分,勾画,识记。
(屏显)
话题:这个(些)句子的抒情性很强,……
活动要求:品读语句,结合具体的词句说表达效果。
学生活动。
师生对话。
教师小结:从篇章来看,两个段落都是先直接抒情,再通过叙述描写抒情,最后再直接抒情;两个段落同中有异:第一段重在写故乡呼唤我,我的挚爱热血喷涌。第二段重在写我离不开故乡,我的誓言掷地有声。从词句来看,人称里有深情,排比比喻中有深情,呼告中有深情,双重否定句式中有深情,反复出现的词语里有深情。
活动三:朗诵,体悟“誓言”。(8分钟左右)
活动:任选一段朗诵。
活动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朗读脚本,分配朗读角色。体会抒情层次变化,用朗诵表现出来。
小组活动,各自朗诵。
找一两个小组展示,评价。
教师小结:情到深处自然浓,作者内心不可遏制的、如浪潮一样澎湃的激情最打动人心。从内心流溢出的情感,加上恰当的抒情手法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让文章有诗的意蕴和情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