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中四个主要角色的人才管理。
到了第二阶段,你的人才体系和用人方法会有一个完全不同的升级,员工、管理者、经营者、领导者。在这个阶段,通常领导者和经营者就是企业领导者自己和他的左膀右臂,换句话说就是企业的决策团队,但功能和值能区分的并不是十分清楚。在这个转化的过程当中,通常是领导者和经营者负责规划企业的经营方向。
在经营方向的不断尝试过程中,要踩对一个对手没有,客户需要,但自己又相对有优势的点。然后一线一面,全线调整,全面传播,围绕着这么一个点,构建整体的配合。这个时候制度和感情并重,而且要努力促进新人和老人的融合。
在这个阶段,这些事是领导者和经营者是一起来完成的。和第一阶段不同,领导者需要对方向性问题进行把控,不能完全放权,所以他们两者的职责经常混淆在一起。
人才体系的前两者是这样,第三个方向就是管理者的职责以及它的用法管理者,当领导者找到了一个方向,然后围绕管理者全线调整全面传播,整体配衬。所以管理者的职责是负责团队管理。不一定要去设置指标。
但这个阶段你已经选好了一个一致性的、未来经营和发展方向,管理者就要负责各部门指标的设置和达成不断的经验总结。慢慢地去提高效率,优化流程,完善职责,整套体系,不断的找到最佳的方法最佳的路径。
下面我们讲员工,员工的职责和用法,是完成相对应的岗位指标,运用已明确的制度流程和标准来管理这些员工绩效考核,奖罚分明。当进入第二阶段,首先需要确定的是,我们在第一阶段是选符合老板意的人,那在第二阶段选择怎样的人 ?当然,如果有符合老板意的,也相对比较认可老板的,并且比较符合公司的是最好。但这个时候加入了一些要素选用符合定位标准的人,关键岗位用信任的人,如采购和财务。
第二方面,选人是按战略和标准流程的需要,多引进有职业素养的人才。带动老员工提高职业素养,塑造企业的职业精神,把引进人才的经验内化到企业的体系里面。所有引进进来的符合战略定位的人才,一定要跟匹配一个助手,这个助手是老员工,让新老搭配,能把以前实践中总结的经验,融成自己的企业体系,以期解决自己实际存在的问题。
第三个方面,是人才的文化程度和经验相对于第一个阶段要有所提高,而且职业人才往往喜欢在在规定的流程当中做事。这个时候要加强企业格局,以科学体系的流程建设,协调好企业为家文化和职业文化。
所谓的企业为家文化就是从第一阶段传承过来的,不能丢掉,在这个阶段要保持。但是,又要加入一种新的职业文化,大家要有职业感。这个时候,部分没有职业感的老员工,利用与企业领导者的友情去把一些问题无视化。老班底和新进来的专业人才,各有各的优势。一定要去发挥他们的优势,他们之间的融合对企业非常重要,要把职业化慢慢普及,把家文化也就是这种真诚的一种轻型的文化也要普及给他们,最后降低沟通成本,降低情绪成本。
在这个阶段的重点是,建立好绩效考核奖罚机制,评估尊重信任。
第五个方面是情感关怀,关键的人才会根据企业的发展机动发奖金,不管是以前的老员工还是新进来的职业人才。这个时候,对一家企业来说是投入期。所谓的投入期,就是把战略定位要在市场上定下来成型。他是需要一个过程,有的时间长一点,有些短一点。
在这个阶段,要建体系也有一个摸索的过程,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又需要员工去把这些事情认真做好,又需要照顾到他们自己的计价方式。
第六个方面,是激励不足或激励太过。绩效考核也好,感情也好,投资也好,都要有一个度。所谓的度怎么把握怎么去处理,其实就在于计价方式:
企业,不是只有一本账,企业有多少个人就有多少本账
领导者算的是主账,职业经理人当然也会为公司算账,但是他也要为自己算算账,管理者也会为自己算账,你的老员工也好,新员工也好,也都会为自己算算账。所以这个时候所谓的激励不足,激励太过都是有问题的。
最重要的就是领导者要知道每个人的账是怎么算的,而且要有能力去引导,引导大家把账算对,不要算错。不要太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以前几个阶段打下来的基础,也不要太高估自己当年的功劳,低估现代符合战略定位的人进来以后对公司的发展,一定要正确认识,把这个账算清楚,慢慢把控出一个度。这个时候,关键就是计价方式,公司不可能每个人算账的方法都跟领导者是一样的,所以领导者就要用大账本来统合其他人的小账本,才能够找到那个适合的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