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想回家但是没有钱,恰好呢上级安排他去江西当监考官,这种钱多活少,顺便还能回趟家的美差曾国藩稳稳地接住了,然后就启程去江西。
结果刚到安徽,就接到消息自己的母亲去世了,曾国藩悲痛不已,主考官也当不成了,回家吧。
安葬好母亲之后,曾国藩打算以后就做个学者了,但变故又来了。
太平天国起义爆发了。
咸丰火急火燎,要求各地在籍官员协助兴办团练,曾国藩也接到了通知。但曾国藩对这个朝代心灰意冷,打算拒绝,他的朋友得知后,说:公素具澄清之志,今不乘时自效,如君父何?
你不是经常抱怨这个时代没有你发挥的余地吗?现在不就有了?
曾国藩一听,甚觉有理,于是出山。
……
看完这几章,如下感悟:
第一,明白自己想要的目标
曾国藩出山的真正目的,其实太平天国焚书坑儒,他认为太平天国起义成功后,中国将会陷入巨大的蒙昧,所以他决心挺身抵抗。
做事的目标,也是做事的动机之一。
但有时候,我们所做的很多事情,其实都是漫无目的或者目标不明确的。
当目标不够明确时,往前走的路就会有一层迷雾当着,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走得一场缓慢,或者干脆就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千与千寻》中的千寻,在跟汤婆婆签契约时,汤婆婆把千寻的名字收走了一半,只剩下千。
其实很像迷失了目标的我们,不知道自己为何而来,只知道吃饭睡觉工作娱乐。
因此,明确目标,对于我们而言蛮重要的。
第二,清楚知道自己首先做什么
曾国藩带着明确的目标出山之后,想要大干一场,因此他很快明确了自己的行动指南,并且雷厉风行的执行。
这里很重要的一个点是,从目标到行动,是否足够简单。
我之前有过很多次,目标清晰,但行动跟不上,每次复盘时我都会懊恼自己目标不够明确等等。
但现在是发现我根本不知道第一步应该做什么。
第三,要有“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
孔子在周游列国的十四年中,遭遇过许多冷眼,但他依然在寻找一个能够贯彻他的思想的君主。
在路上时,也遇到过劝他不要再继续走下去的隐世之人,说这个世道已经黑白不分,没法拯救了。
但孔子依旧坚持,依旧怀抱希望走下去。
这是“知其不可而为之”。
很多人听到这句话时,都会觉得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真的是个蠢蛋,但知其不可而为之,更需要勇气。
曾国藩熟读儒家,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
在创办湘军起初,他采用雷厉风行的手段,却动了别人的蛋糕,为此他差点被绿林军杀掉。
正常情况下,受到生命威胁的人,可能会就此罢手,但是曾国藩没有。
他知其不可而为之。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同样也会遇到种种困难,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会受到阻碍,这个时候我们还有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勇气吗?
我们要有。
——
在看一些问题上,我们不能只看表象,更要明白人物为什么而做。
比如,有些人是真的坏,但是我们不能只是单纯觉得他坏,更要看看他为什么坏,处在什么境况下才变坏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