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宁产品思维三十讲,今年在【得到】中最喜欢的一门课程。就像梁宁所说的,这套课程不仅是讲产品的,也是讲人的;或者说是从产品的专业视角,来看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是基于人和人关系的感知,来讲怎么做产品的。网上也有很多对这套课程的解读,但只有动手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比什么都踏实。
适合无限循环的“金句”
梁宁在发刊词中就讲了很多“金句”,本来想重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遍,但发现无论用什么形式,都比不上这些金句来得让人兴奋,就像一首优美的歌适合无限循环。“把自己的价值打包成一个产品向世界交付”让人醍醐灌顶,一字不落写下来也是一种享受。
- 产品能力是人生的一个底层能力。就是训练一个人:判断信息,抓住要点,整合有限资源,把自己的价值打包成一个产品向世界交付,并且获得回报。
- 一个普通人,到成为一个产品人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人学习建立认知框架的过程。
- 产品人的一项基础能力:抗挫折、抗打击的能力。产品人只认一条“用户驱动”。这30讲将教你怎么看到用户、倾听用户、判断用户,怎么能够与用户建立连接,并且在用户的交付反馈中去迭代和优化。
- 产品只是你用来服务用户的介质。科技会进步,产品会迭代,公司的形态、组织的形态都会发生变化。但是你最终要服务的对象,他未被满足的需求,以及人性并没有那么大变化。
- 通过这30讲,希望能让你拥有三样东西:第一是一双眼睛,是发现痛点、找到破局点的敏锐之眼;第二是一双手,是动手优化、着手改变的行动之手;第三是一颗心,是洞察人性的同理心,懂得自己与用户,懂得产品上每个细节给人的满足感、确认感和依赖感。
- ......
一个普通人到成为一个产品人的过程
我曾经是程序员,其实现在也还算是,至少一直在这个圈子里。程序员的定义可大可小,这里只是用最普遍认为的定义。在工作过程中曾面试过很多技术能力不错的程序员,面试时排除待遇因素之外,有些会因为公司使用的编程语言比较落后,或技术框架不够先进拒绝Offer,这总让我感到遗憾。
其实年轻时我也会这样,先进的语言和框架可以提高生产力或提升产品竞争力,这也是程序员找工作时考虑的主要因素。但经过这么多年的历练,如果只是停留在这一层,程序员的修炼还没到位。因为从另一个层面来说,真正决定产品成功的不是使用的语言和框架有多先进,而是真正给用户带来的价值,这是产品思维。
一般情况下,程序员可能比较好的发展路径:程序员--设计师--系统工程师或架构师--产品经理,最后也很大可能成为把握公司战略方向的企业领导者,当然也不排除其他发展路径,这个取决于人的性格、意图或其他各种因素。
从程序员假想的发展路径可以看到背后的能力要求,其中一个重要的“产品思维”能力则是随着发展的要求逐层提升的。
也就是说如果以终为始,比精通某种语言或框架更有价值的则是产品思维。语言和框架是为产品服务的,只是实现产品的工具。这里不是说语言和框架不重要,毕竟这是软件产品开发必备的技能。
但语言和框架随着技术的演进,更新迭代速度也比较快,不同时期不同场景可能会采用不同的语言和框架,譬如我自己就用过汇编/C/C++/Java/Jython/Flex/JS/H5等各种语言,以及对应的技术框架和开发工具,但不管采用什么语言和技术框架,发现背后的逻辑是一样的,满足用户需求才是根本,这是产品能力中强调的核心观点“用户驱动”。
世界如此精彩,我们当然不能置身局外
采用合适的编程语言(如C/C++/JAVA)、编程思想(如面向过程/面向对象/面向方面)、开发框架(如SpringMVC/Struts2/JSF)、架构形态(如C/S、B/S、SOA/微服务)、设计模式(如经典的23种设计模式),可以有效降低研发成本、提升研发效率,这是程序员应该具备的基础能力,至少需要熟悉或精通其中的一种或几种,这个可以给你带来很多机会;但取决产品成功的则是“用户驱动”的产品思维,使特定场景下的用户需求得到满足,这个可以让你更有价值。
所以建议精通语言和框架的程序员,再往前发展,就要培养产品思维,这样离自己的梦想才会更近。
从产品的专业视角来审视自己,用熟练掌握的专业技能、健康的体魄、积极的心态、良好的品德,打包成对他人或社会有价值的产品,不断雕琢、持续迭代,让他人的需求得到满足,向全世界交付,这将是一个美好的画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