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山夜话(2024.6.26)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中层述职已经结束。为什么每个学期末都要举行这样的活动?与述职者为代表的管理团队而言,是一次“打开”,与参会者为主体的教职员工而言,则是一次“走进”。
【打开:倾诉和分享。】
如果把学校比作一列高速行驶的动车,那么各个职能处室就是动车上的一个又一个车头,在同步牵动和发力。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各个职能部门做了哪些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当中发生了什么故事?又生成了哪些感动意欲一吐为快?这些都需要机会倾诉。于是,一个学期一度的中层述职恰好就提供了这样的平台和机会。
与述职者而言,分享建立在对过去一个学期的回顾与梳理之上,同时也就意味着复盘之后再出发的提前准备已经启动。因为在回顾的时候,不可避免就会想到已经完成什么,完成得怎么样?还有哪些没有完成?接下来可以怎么推进?与无形当中便指向了新学期工作的计划和预设。
倾诉是感情交流、情绪共鸣的需要,分享则是工作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必然。与述职者而言,无疑很重要。
【走进:了解和理解。】
述职者为代表,管理团队的向外打开,也是对现场参与教职员工的真诚邀请。什么样的邀请?“走进”的邀请。走进之后,可以收获什么?
了解管理所为:首先,集中聆听,可以了解过去一个学期,各个职能处室开展了哪些工作,其中哪些是区域、集团共性的要求,哪些又是基于校区实际开展的个性化实践。平日参与其中,因为负责部门不同,所以可能并不能对某一个职能处室有比较完整的了解。借助中层述职,恰好可以弥补空缺。
理解管理所思:日常参与,具体执行基于对整体方案浅表的认识以及个人经历对方案的进一步解读,但是,同一个部门不同时期,开展的不同活动之间有没有联系?有什么联系?这些如果有了更加清晰深入的认识,则会降低顶层设计在落实和转化当中的难度,同时还能提升顶层设计落实和转化结果的效度。所以,通过走进述职者比较系统的分享,可主更多人理解管理行为背后的所思所想。
同频管理所求:为什么要开展这样的活动?是区域统一要求,还是学校自主行为?统一要求基于什么样的背景,自主行为又是建立在什么样的前提之下?这些方案或者行动的过去以及未来怎样?管理团队通过具体工作力图实现什么样的目标?看似不同活动的背后还隐藏着什么样更加美好的愿望和高远的追求?通过“走进”,都可以在以事情为载体的具体分享当中,有所感受,产生共鸣。
通过管理的“打开”,邀请更多人“走进”,让不同团队彼此走近一些,再走近一些,最终,能够走成一个团队,走成一支队伍,形成更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共同助力师生成长,学校发展。为此,中层述职,意义重大。分享者也好,倾听者也罢,都当珍惜,因为都有获得。
----2024年6月26日,写于桂山脚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