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友们好,当了一个月的值月生,有一些感触想对你们说。
今天我想唠叨一下,不想引用任何名人名言,就想像谈论家事来去自如,我一向为人处世风格也是简单、爽快,活了这么久,还是觉得不要在意别人眼光,跟随自己内心重要一些吧。
一想到这里我就想起高晓松,拿着扇子,滔滔不绝的说了几十分钟,我非常渴望这样,有像回家的感觉,并且酒肉已经准备齐,你稍作放松、收放自如。
上周我也写了一篇对写作的感想,本打算想发给你们的,最后班班说写的还不足表达出我内心的想法,我当时也思索也有点郁闷,因为班级已经写作一年,有些战友们写作意志并不高。一年过去,有些战友在日更开始的路上,有些战友在返回的路上,每周还有几位不交作业的,鉴于这种情况,想做点什么但由于能力有限又没做出来的感觉让人头疼,反正这次在一个大家庭,我们因文而起,因文而聚,希望文章能变得有力量,并且高深的引用和大故事大道理好像不是我的强项,我的写作更多偏向生活或是对几年前断断续续的文稿进行重组、整理,最近也很少有时间看课外书,工作和加班也占用大部分时间,总之,我写不出来这样的文章,因为输入太少,又没有处理。
想起这一原因,突然想起出局的朱熙超战友,我读过他评书的几篇文章,之前也总认为他是女生,最后在为班级作书评分享才知道一个男生的文章和情感写的如此细腻,书中主人的无奈、无助在他那里刻画的妙笔生花,孤寂内心和读白紧凑,不知道他是怎样的原因出局,像他这么有才华,我猜他应该比现在更好。
我最近状态还挺好,克服了我一年多前的早起打算,去年的这时候,我的状态昏昏沉沉,每天都给自己安排放松运动,可一次又一次的放纵身体,现在终于可以在六点半起床,来完成自己的计划——一级建造师的考试复习,我把这几个月的空余时间都放在这一计划上,才发现注意力在哪里,希望就在哪里。
其实,人性大多数是偏向安逸舒服的方向发展的,每一次改变都是在不是“顺着”自己的内心,都需要克服自己的内在因素,都是在于自己的言语、身体、心态、意志平衡,甚至是对抗的过程,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反复纠偏、调整后才找到自己想要的状态。恰恰,这也是开始的一次突破,然后等到一定的瓶颈期后不断的积累、打磨、消耗,任何事情都有这样一个对立面的过程,两国持久战、身体与疾病对抗、演讲表达等,也包括写作,用孤独安静的心态面对一次次写了又删的文字,若有所收获就必须面对这样的过程。
岁月在洗礼着你,也洗礼着我,选择不同,归向也层出不穷。
上周殷战友在向群里道别时,几位战友都在鼓励和挽留她,我也本打算鼓励,可我们才走完一年,七年的距离好远,我担心我的鼓励不能让她撑得太久,在她还没决定用身体对抗意志之前。
不,不单是身体,还有头脑思考,重新定义007写作,重新定义点评。
于写作而言,我的思考很简单。我也从来没想过为哪一类活动主题而写,或者说可以营造自己的品牌,只是这种记录的习惯让我变得更加孤独、敏锐,学会安慰自己的内心,学会用左手温暖右手,学会按时吃饭锻炼身体等基本常识,让我变成一种兴趣爱好。
我在做班级视频的时候,欣赏有声音高亢昂扬斗志的杨峰战友,也读过看似平静的战友,我反问更容易记得他们,视频中的梁峰战友,这一年变得更自律了,是的,变得更加自律,还有赵珏战友能从她脆弱的声音中听出她的述说。
我把115班的一员当作自己,与自己对话,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我突然想起若还有战友想出局,我们给他举办一场郑重的道别仪式,想起来很有意思。如果哪一天我出局,我一定会想好有一种更好的挑战方式在等着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