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喜欢喝酒,每餐饭前都会喝两小杯。对他来说,除了白酒,喝其他的都犹如白开水。至于被我也归入酒类的啤酒,就更是如此。
小时候,他逗我,说这个东西很好喝,但当我小心翼翼地偿了一点后,却再也不肯喝第二口了。那种略带苦涩的味道,对年幼的我来说还是太过奇怪。
当时妈妈也偿了点,同样觉得不好喝,并试图通过加点糖来改变它的味道,结果当然是失败了。从此,啤酒就被我打上了“不好喝”的烙印。
转机发生在我上高中后参加的第一次运动会。
当时,我刚跑完一千米长跑。本来就是充数的我,在坚持跑到终点时,除了不停地喘,就只剩下渴了。正好班上同学刚打开一瓶饮料,问我喝不喝,我二话不说接过来就往嘴里灌。等意识到味道不对时,几乎半瓶已经下肚了。
极其干渴的我根本没注意,同学递给过来的是啤酒。若不是不好意思,整个一瓶都有可能被我干光了。
因为这个富有戏剧性的一幕,我竟然就这样接受了啤酒的味道,不再排斥它。甚至有点喜欢上这种带点苦又有点清爽、甘甜的滋味。
从不喜欢到接受就发生在这短暂的一瞬间。它诠释着,这世上,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
如果说从不喜欢喝啤酒,到喜欢上它的事是个意外。那么,对于晕车的人来说,乘车就是一种折磨。
我母亲晕车尤其严重,即便是乘火车也不例外。不夸张的说,到了谈“车”色变的地步。所以,去近点的地方,她通常步行,远点就骑自行车,再远就不去了。
不得已非要出远门,她都如临大敌。
乘车前饭是不敢吃的,就怕犯恶心要吐;晕车药、晕车贴一个不落,含姜片、喝醋,凡是对付晕车的办法她都会试一试。这样一趟下来,她就如同生了一场病似的。
但我要告诉你的是,她如今不但能天天乘公交,还跟着别人跑到外地去玩,连晕车药都不用吃!这种变化不得不让人觉得惊奇。
原来,她很想跟朋友去远点的地方玩,于是就试着乘公交车,不舒服了就下来走走,累了再上车。就这样一天天下来,竟把她晕车的毛病给“治”好了,这个结果是谁都不曾料到的。
当那些我们一直认为不会变的东西,在一次次的对抗中竟然逐渐产生了变化,给生活带来如此多的惊喜。还有什么理由固步自封,呆在原地哀叹?学会思考,多做尝试,以变应变,才会遇见更多的精彩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