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互联网进入:长短视频和直播时代。觉醒的人及早抓住了这个浪潮,财富分配这次给了很多一无所有的普通年轻人一个机会。
从最开始的计划实体,到市场实体经济,到互联网经济,互联网时代又细分到页面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到如今。
回想,当初那些不愿意守旧要下海经商的人,被大家嗤之以鼻,他们在影视中的形象是多以痞子样子出现的,正是他们剑走偏锋,得以变成有钱人。
今天,教育和内卷重复挂钩了起来,一路佼佼者,清华北大的高材生都来小学中学教书了,另一方面,很多没有学历的乡镇青年成为了各大视频直播平台的网红,自媒体时代,直播自己的一点小技能、鸡毛蒜皮的捉鱼做饭时光,然后带货,影响一众粉丝们,他们的粉丝量远大于这些高材生的学生。
于是,再次谈起读书有用无用论,所谓有没有用,本质上就是有没有给到匹配程度上的钱或权。
从人类进化的角度,社会应该是奖励那些让人类走得更远(空间或者时间),并给予这条生活路上便利性的人,比如,那些顶尖医学者、科技革命者、让人足不出户的互联网先驱者。
那这些,大都是和传统学习挂钩的,所以掌握得越多大都越好。
那是否就是如此了?人似乎又是不这么耐于一本正经的,既要专心探索空间和时间的长度,还要找乐子。就好比美国大片的节奏感,在紧张刺激的宇宙飞船对接时刻,少不了男男女女的玩笑话。
人是八卦的,一个论调说语言的起源其实就是基于八卦。深山老林里,一个远古人类边打手势,边对另一个额头很凸的人断续说:“你知道吗?…隔壁部落的首领和…好上了…”当然人家说的可能是我们现在听不懂的啊啊哦哦而已。
既然人性如此,那么社会也会给予这些带来放松感的人奖赏。什么样的人能给人带来乐子了?明星算是。那自媒体人也是。
自媒体者故意展露出自己的生活或语言或行为状态,可以是一个人的也可以是多个人交互的,这无疑满足了人的探秘他人的好奇心理。
人的探索行为是应被奖赏的,这种探索,包含了探索宇宙的高知识型,也包含了打破常规去第一个摆路边摊的行为,同时也包含了把自己的吃饭睡觉展现给别人看的人。
那读书有用论自然是属于被奖赏的一类,但而已而已,还有其他很多类。无论是唱曲、选秀,还是vlog,形式不一,取悦他人的本质确是统一的。
很多人说7080后老了,不会追哔哩哔哩,也不会玩抖音,风口浪尖抓不住了,嘿,其实,每个时代给予了属于它的年轻人不一样形式的机会而已,滚滚年轮,一代一代,无甚欢喜亦无甚忧伤。
那回到让人焦虑的小朋友的成长,其实,无所谓读书有用无用,自然还是有用的,只是也不必以痛苦为代价吧,毕竟读书生涯二十年,人生一载也没有几个二十年,更何况一个带血的筹码不一定换来两个价高的礼物,开的是盲盒啊!
胡思乱想一下以定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