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这本书余下的部分读完了,跳过了简历的写法,直接来说说写作的方法。
作者在书中一共提到了6个关于写作的方法,顺一遍就知道了,其实很多的写作方法都是大同小异的,只是一听就会,一写就废。
很多作者的问题在于,明明缺的不是理论知识,却一遍一遍想通过读书或者读文章找到别人总结的写作秘籍,以丰富自己的技能库。
只是这些技能,只是纸上谈兵,写作最重要的一点是“写”!如果你觉得自己写得不好而一直不愿意写,那你就算把全世界的写作秘籍都归入囊中,怕也是写不好的。
所以,技巧再多,不如你下笔,一个一个技巧去练习去提升。
好了,废话不多说,看看作者都聊了哪些方法呢?
一、无趣的人喜欢“描述自己的内心”
这跟我们常说的自嗨是一回事儿,我们写东西的时候,会不自觉地自说自话,不能更好地调动读者的情绪。如果我们想要跟读者形成互动关系,就要引起对方的兴趣,使对方加入对方。
写作跟说话是一样的,要有好的互动沟通,文字和语言才有意义。
或许正如作者所说,我们看到的是事象,写出来的东西是意象的表达,对意象的描写离不开足够的事象的支撑。
二、文章的99.56%来自调查
这个调查,放在自媒体写作里,就是收集素材。说白了,自媒体写作就是对素材的分析整合,形成观点鲜明。逻辑清晰的一篇文章。
作者的意思是,你要调取99%关于你观点的素材,提取其中10%的信息去写,然后再从这10%里面浓缩出10%作为笔者的思考。
观点需要精简,素材需要多样化,尽可能全面地去论证自己的观点。
三、获取第一手资料
这一部分,作者强调的是不要用烂大街的素材,想要获取第一手的资料,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和挖掘。
作者书中介绍的方法是去图书馆看参考文献,但对于自媒体作者来说,很有必要建立自己的素材库,但是瞬间热点类的素材,基本上过了热点就失去了价值,所以建议大家多去看些纪录片或者书籍,寻找重合度不高且相对新鲜亮眼的素材。
如果说文章是大叔,那么第一手资料就是树根,作者的内容就是枝叶。只有根深蒂固,才能枝繁叶茂。
四、如果文章的核心缺乏感情,写作就没有意义(我自行删减了作者的四和五,因为觉得现实意义不大,很多人用不到)
这一点是说,我们要竭尽全力去表达自己喜欢的内容,可以持有批评的态度,但最好不要讽刺挖苦、贬低打压,找出自己情感的;来源,让写作的爱意和敬意生根发芽。
这个转换自媒体的思路,大抵是要可以揭露不好额地方,可文章的方向,是要传达正能量。
五、起承转合
这基本上是所有文章都要遵循的底层逻辑。
2021年第二本书完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