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横看春秋纵战国(五十六)围宋之战

横看春秋纵战国(五十六)围宋之战

作者: 嘻唔许 | 来源:发表于2023-07-14 05:34 被阅读0次

公元前597年,楚庄王在邲地大败晋军后,为了炫耀自己在邲地之战中的胜利,带兵巡游各诸侯,在路过萧国(今安徽萧县)时。楚大夫熊相宜和公子丙轻视萧国,便带领少量兵马进攻萧国,结果楚大夫熊相宜和楚公子丙被俘。

        楚庄王求情于萧国不要杀楚大夫熊相宜和公子丙,如果放了大夫熊相宜和公子丙,楚国愿意退兵不再入侵萧国。萧国在打败楚军的先头部队后,再加上天气寒冷,认为楚国坚持不了多久,便无视楚庄王的请求,杀死了楚大夫熊相宜和公子丙。

        萧国,宋国的附属之国。公元前682年,萧城大夫大心在宋大夫南宫长万的叛乱中建立功勋,宋桓公将萧城赏赐给了大夫大心,萧城即成为萧国。

      宋国得知萧国被围后,便出兵救援,但无奈于楚庄王的愤怒。在萧国杀死楚大夫熊相宜和公子丙后,楚庄王便理解所有军队对萧国发起进攻,弱小的萧国在楚军的猛攻下转瞬即逝,使得宋军根本来不及救援。

      公元前596年,楚军讨伐宋国,因为宋国曾想救援萧国,虽然没有赶上萧国的战役,但对于楚国来说已经触犯到了楚国。楚国的这次讨伐只是象征性的,没有出现大的战役,便退兵回国。

        公元前595年,楚庄王派大夫申舟出使齐国,并对大夫申舟说道;途径宋国时不用向宋国借道,可以直接通过。大夫申舟担心道;楚、宋两国战事未定,我不借道于宋国,宋国必定会杀我。楚庄王让大夫申舟放心,如果宋国敢杀你,我将灭掉宋国为你报仇。楚大夫申舟无奈,将自己的儿子申犀托付给楚庄王便出发访问齐国。

        按照周礼,各诸侯使者是可以途径各诸侯国的,无论是敌对国还有结盟国,但前提是必须向所途径的国家借道。而楚庄王的行为无疑是将大夫申舟送向死路,毕竟宋、楚两国结怨以久。

        楚大夫申舟途径宋国时,像楚庄王说的那样没有向宋国通报和借道,宋大夫华元便抓捕了楚大夫申舟。宋大夫华元要杀楚大夫申舟,并说出了其中理由;楚臣出使,经过宋国而不借道,那是将宋国看成了楚国的附属之国,如果宋国对此不闻不问,那在各诸侯眼里宋国便是一个毫无自主自立的已亡之国。而杀死楚大夫申舟,楚国必定会征讨宋国,到时说不定也会亡国,但作为宋国的大夫我宁愿战死亡国,也不愿成为其他诸侯看中因为软弱畏死而亡国的人。说完后宋大夫华元便处死楚大夫申舟。

        得知楚大夫申舟被杀后,楚庄王挥袖而起,来不及穿鞋便坐上了战车,召集兵马讨伐宋国。

        公元前594年,宋国被围数月后,派大夫乐婴齐向晋国求援。晋景公本想出兵救援宋国,同时想一报邲地之战的耻辱。晋大夫伯宗以“虽鞭之长,不及马腹”(鞭长莫及)劝谏晋景公不要出兵救援,更何况晋国北部的各狄族频频侵扰,再者现在的楚国正在鼎盛时期,晋国已经无力分身对抗楚国。

      晋景公听从了大夫伯宗之言,没有派兵救援,但又怕宋国等不到救援,而投降于楚国。晋景公便派大夫解扬一人出使宋国,安抚宋国要奋力抵御楚军,晋军的救援很快就会到达宋国。

        晋大夫解扬经过郑国时被抓,郑国人将晋大夫解扬交给了楚庄王。楚庄王得知晋大夫解扬是为了鼓舞宋国而来,便用重金贿赂晋大夫解扬,要求晋大夫解扬向宋国喊话说;晋国不会来救援宋国,让宋国早早投降于楚庄王。刚开始晋大夫解扬不答应楚庄王的要求,在楚庄王再三的威逼利诱下,晋大夫解扬答应了楚庄王的要求。

        楚庄王让晋大夫解扬登上攻城楼车,让其劝降城内的宋人。晋大夫解扬登上楼车后对着城内的宋人高呼道;宋国的各位忠臣义士,请各位再奋力坚守,晋景公已派大军前来救援。

        晋大夫解扬的高呼,对于宋国人来说无疑是最振奋人心的了,但对于楚庄王来说犹如奇耻大辱。楚庄王派人将晋大夫解扬押解到自己面前来,说道;你已经答应了我,为何要背弃诺言,你既然背弃诺言,就不要怪我不守信用,你准备受死吧。说完便下令处死晋大夫解扬,解扬奋力反驳道;我听说君主下令要符合道义,臣子接受君命就要守信用,这才是君臣之道。但楚庄王你是通过威逼利诱来命令我的,这不符合君主之道,所以我依然遵守晋景公的命令,并且完成了君主的命令,即使现在被楚庄王处死,也是成就了我忠臣的名誉,也让楚国各位大夫们看看忠臣的下场。

        晋大夫解扬的一番说辞,让本来愤怒不已的楚庄王瞬间不知所措。处死他吧,真就成就了他的名誉,更可气的是他最后一句话。楚庄王思索片刻后,便释放晋大夫解扬回国。

        公元前594年夏五月,楚庄王已经围困宋国长达九个月。此时的楚军已经疲惫不堪,而宋国也在苦苦支撑,楚庄王心生退兵之意。楚大夫申舟的儿子申犀跪拜在楚庄王前,说道;我父亲明知会命丧于宋国,也依然不违背君主之命,如今君主却要违背对臣子的诺言吗?此时的楚庄王也无言以对,楚大夫申叔劝谏楚庄王,让楚庄王下令,在已经占领的宋国土地上建筑城池,并迁徙农夫来耕种土地,以此向宋国君民表示我楚国之决心,到时候宋国必定会向楚国求和。

        楚庄王听取大夫申叔之言,下令准备建筑城池。宋国人得知后恐惧不已,再加上晋国的援军迟迟不到,对于宋国的处境更是雪上加霜。

        而接下来的场景就是,宋大夫华元和楚令尹子反的见面,这个场景有着多种版本,如宋大夫华元侦探楚军动向时,和同样侦查敌情的楚令尹子反相遇,两人都坦诚相待,互诉各自的困难,最终和谈。而《左传》的版本是,宋大夫华元独自一人,夜入楚军营中,并找到楚令尹子反的营帐中,叫醒正在熟睡的楚令尹子反。清醒后的子反看着眼前的宋大夫华元,瞬间懵了,不知道自己是在梦里还是清醒的。敌国大夫能轻易的来到自己的营帐中,这对于楚国来说简直就是奇耻大辱啊。而宋大夫华元根本没有顾忌楚令尹子反的心思,诉说宋国的困境“易子而食,析骨而炊”,但即使这样悲惨的困境,宋国人依然会顽抗到底,即使亡国也在所不惜。除非楚国先退兵三十里,宋国便愿意和楚国和谈。楚令尹子反看着宋大夫华元坚定的眼神,便私下先和宋大夫华元订盟。

        楚令尹子反之所以和宋大夫华元私下订盟,并不是被宋大夫华元的真诚打动,更不是怜悯宋国现在的困境。主要是对自己当下的安危所考虑,宋大夫华元是怎么进到自己的营帐的,幸亏宋大夫华元只是来和自己商议和谈,要是刺杀自己早就身首异处了。

        楚令尹子反将自己和宋大夫华元的私下订盟告诉了楚庄王。这使得本就想退兵的楚庄王再次动摇,毕竟楚军在外已经九个月之久,楚军将士也都有厌怠之心,如此以往将会对自己在楚的地位不稳。但如果直接退兵,那这次讨伐宋国的行动将没有任何成果和意义,自己也不好对国内民众交待。如果和谈后退兵,那至少可以向各诸侯和楚国内表示宋国已经臣服,这样的结果无疑是楚庄王想得到的。

        楚庄王在听完令尹子反的汇报后,便同意了宋大夫华元的提议,决定退兵三十里和宋国和谈。

        宋大夫华元,夜闯楚营,独自会见楚令尹子反,仅这一行动便让楚令尹子反折服,更别说宋大夫华元那一段不卑不亢的真诚陈述,即表达了宋国人顽抗到底的决心,又透露出和谈的意愿。而让楚军后退三十里,更能让宋国人看到是楚军先退让。

        在楚庄王退兵三十里后,楚、宋议和,宋大夫华元入楚为人质,才结束了这持续了九个月之久的围宋之战。

        通过围宋之战,也就明白,当初宋国人为什么要用四百匹战马和一百辆战车,换回在大棘之战中被俘的宋大夫华元了。

     

相关文章

  • 中国文学史•咏怀

    翻古书,品风雅, 一纸墨香千古浓。 纵年岁,横诗文, 银河繁星缀夜空。 书起春秋经三百, 战国百家相争鸣。 却有楚...

  • 一口气读完战国史

    你知道围魏救赵,你知道长平之战么?你知道横纵连横? 可你听说过战国小虎队吗?还有秦始皇如何统一中原的? 混子哥历史...

  • 英语打卡Day162+Kindle阅读《半小时漫画中国史》

    今天看的是班级故事的后半段:战国。 相比春秋那一学期的荣誉之战(争当班长),这个学期冲突加剧,大混战时期到了。上个...

  • 职场中的《战国策》(7)—余波终平

    职场中的《战国策》(6)-雍氏之战(二) 雍氏之围犹如平静湖面上落下的石子,卷起层层涟漪,冲涤四散。随着楚军撤围,...

  • 纵·横

    文‖叁無先生 行 纵十万里道远 横八千里路遥 行将处 城中宿酒肆 野外隐庙堂 击节以叹 奈何重剑无锋 斩不断三千烦...

  • 春秋往事11:郑宋之战

    卫国内乱,最高兴的当然是郑庄公,他已经等待机会多时了,而他最擅长的就是等待,当年为了彻底铲除共叔段的威胁,愣是忍耐...

  • 因举鼎而死的君王,在位仅3年,却为秦国的统一立下汗马功劳

    提起春秋战国,那就不得不提到秦国。无论是春秋时期还是战国时期,秦国都能稳稳当当地位列几大巨头一。而在之后,更是能横...

  • 历史|什么是春秋战国?

    历史|什么是春秋战国? 尧舜禹,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朝以后是两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宋夏辽, ...

  • 纵横

    纵是横的纵, 横是纵的横。 纵是流下的汗, 横是耕过的田。 岁月纵, 横出的是日子, 汗水横, 纵出的是希望。 一...

  • 成语故事:【筑室反耕】

    【筑室反耕】《左传·宣十五年》记载,春秋时,楚庄王伐宋,围宋九月而宋不降,申叔时仆,曰:“筑室反耕者,宋必听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横看春秋纵战国(五十六)围宋之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esv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