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上阅读的那些日子
没有人在意你的青春,也没有人能左右你的青春,回忆我与文学缘起缘灭的那些年……
小时候的梦想,是能成为一名记者。既能执笔书写年华,又能阅尽沧桑浮华。
我初中语文老师,记者出身,人长得漂亮,口若悬河,文笔流畅且见解独到,她是影响我最深的人。是她第一个发现我在写作方面的天赋,并加以鼓励和引导。
阅读是从小养成的习惯,记得小学(1996年–2000年(很久远的记忆了,当时小学还是五年制呢)),那个年代最容易接触也最喜欢看的是作文书,一本本作文书被我翻了一遍又一遍,以致小学语文课文,几乎念两遍也能倒背如流,就连课后习题都可以回答的接近标准答案,在我们那个年代来说,那也算的上语文小天才了……
启蒙初中后,我的阅读涉猎才更广一些,很火的《读者》《意林》期刊,每期必读,从未间断,可能就是当时心灵鸡汤喝多了,导致以后的好多年变得多愁善感,少年老成。父亲看到我对文学的热爱,开始给我买一些国内外名著来读。到后来,老师也把她珍藏的《四大名著》借给我,在那个没有智能手机的年代,书籍成了我最好的朋友,那时的我,走路、吃饭甚至上厕所都在看书。
纸质书的独有味道一次语文课上,平时随手写来交作业的日记,被老师当成范文进行全班甚至全年级传诵,依稀记得那是2002年壬午马年,年后,我用几十个带"马"字的成语写的一篇日记。那时的我,即害羞又兴奋,也有点享受老师赞许的目光。至此,我对写作才依稀有了一点热爱。后来,在老师的引领下,我也曾在校报和市报上发表过一些文章,并且在13岁那年,得到了人生第一笔稿费。
然而初中后过后,写作的习惯并没有很好的坚持下去,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很可惜的……
高中时,我正处于青春叛逆期,迷上了网吧和小说,学校图书馆的各种门类的小说大多都读过了。那时住在离家很远的寄宿学校,每晚十点宿舍就会熄灯。我读的那一本本小说,都是熄灯后钻被窝用手电筒看的,那段时间,我的眼镜度数涨到了500多,但仍欲罢不能。唯一读的杂志是全班女生悄悄传阅的《花火》……
青春期大学的我,未能实现自己的记者梦,也没有被喜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录取,不可思议的进入了医学专业,多愁善感被冷静理性代替,至此我的语文课被药理、生理、生化、病理、解剖这些纯理科的医学学科所取代,繁重的课程让我没有时间阅读,更别提写作了……
突破重重关卡,参加工作后的我,更是变得异常忙碌,只剩下了眼前的苟且(除了忙碌的上班时间,就剩下了应接不暇的各种会议、学习、考核、继续教育、职称考试),睡觉的时间都得挤一挤,哪里还会有诗和远方……
就这样日复一日,人已步入中年,参加工作竟已9年之久了。蓦然回首,青春已成昨日,这期间迷失的不仅是理想、爱好,还有自我。
最近闲暇之余,重拾自我的念头毫无征兆的冒了出来。在这单调重复且忙碌的岁月里,停下脚步,审视自我,一点一滴找寻青春的印记,于我而言,我的青春,从这里开始……
随后,我会陆续将能找到的,青春期写的一些随笔,分享到《青春的印记》专题,回忆过往,砥砺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