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生命的终点已定,你是愿意花钱买舒适,还是留钱给后人?
今日见闻:
2周前接诊一病人,80+岁的大爷,因为便血来院检查,收入我科。第一眼见到这个大爷,给我的感觉就是病情不轻,大爷比较萎靡,少气懒言,蜷在病床上,不过测得的生命体征还是稳定的。陪同大爷来的有一群家属,2个儿子,2个女儿和老伴儿,在查看询问患者期间,瞥见家属欲言又止,把我拉到一边,悄悄告诉我,不要告诉大爷真实的病情。2个月前大爷就在某三甲医院被诊断为肺癌,家属向他隐瞒了病情。这次便血,也只告诉他可能是痔疮。入院后完善了一系列检查,果然,如我所料,病检结果不乐观:直肠癌!并且从检查看肠腔已经被封堵了差不多3/4,再继续拖延下去,肠腔被肿瘤完全占据,封堵出口,吃进去,拉不出来,腹胀腹痛、甚至呕吐等症状将会随即而至,于是导致患者不敢进食,恶病质,恶性循环……便血的原因找到了,于是从医疗的角度,内科保守治疗已经不是最佳的治疗方案,于是请外科会诊,结合患者情况,外科建议手术治疗,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几经周折患者同意了手术,但是,患者家属却犹豫了。
大爷的病确诊了,结合他目前情况的最佳治疗方案也制定好了,可是,病人和家属却打退堂鼓了。记得在检查前,我就跟大爷的儿女们提到过最坏的结果以及可能需要手术的建议,女儿的回答:钱不是问题,主要是治病,减轻他的痛苦为主要目的。但家属们又同时纠结的问题在于,年龄太大,手术风险太高,花了这钱,又能活多久?
住院期间的一些检查也是做的犹犹豫豫,建议做肠镜,患者一开始是拒绝的,后来外科会诊后,还是建议了肠镜,在家属陪同下,患者完成了肠镜及活检检查。建议手术,一开始患者还是拒绝的,外科会诊向患者解释病情后,患者同意了手术,但是他的家属们犹豫了,儿子问到“做这个大概要花多少钱?”,“?W”,“能管多久?”“……”谁又能保证,你做还是不做能管多久?做,提前预防肠腔堵塞,保持排泄通道通畅,患者想吃的东西都能吃,营养能跟上,身体也不至于快速衰竭,这难道不是减轻痛苦,提升舒适感吗?一大家人考虑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回复我:放弃手术、回家。为什么呢,怕年龄太大,手术失败?怕因为只能是姑息手术,觉得花这钱不值?怕即使手术了也活不了多久了,性价比不高?估摸着可能一大部分原因还是因为钱,5个子女,我想拿出这点钱还是应该不是问题的,反复纠结和叙述的问题,也是最纠结的问题“能管多久?”……
肿瘤晚期的病人及家属也接触过不少了,这样的情况也是很常见的,不过这一次真的还是为这位大爷感到一丝惋惜,这个时候手术是最佳时期,再拖延,等到肠腔完全被肿瘤占据、侵蚀,到无法进食的地步再来想手术,内环境恐怕已经极其不稳定了,风险极高不说,恐怕也没人愿意冒险来做这个手术了吧,换句话说,大爷本人恐怕也经不起手术的创伤了。这让我又想起了另一位患者,是一位70+岁的婆婆,查出了结肠癌,一般情况也比较好,建议手术,由于不想被迫改道,听别人说改道后有多么多么不自在,同样也放弃了治疗,回家。其实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探讨病人的知情权的文章也有不少,这是一个无解的题目,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同,也不可能按照某一个标准来判断,该说还是不该说。其实,我的看法是,该说,但是不是立即全盘托出的说,还是得有一个缓冲期让患者有一个慢慢接受的过程,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意义的,在她/他的有生之年,一定还有很多没有达成的愿望,如果把精力全部放在弄明白我得的是什么病,然而其实已经确诊了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的状态,那就真的太浪费时间了。放弃还是治疗,也的确很纠结,放弃,可能随着身体的衰弱,痛苦的症状一一出现,痛不欲生;治疗,病情同样也会发展,随着病情发展,本身也会出现痛苦的症状,但是可以尽可能的减少一些痛苦,尽可能舒适的走完这一程。当然,医生也不是神,也不能保证完全不受一丁点痛苦,毕竟病痛本身还在那里,况且治疗的过程中,本来也会附带一些额外的痛苦,比如抽血、打针、做检查、穿刺等等操作期间的不舒适感,比如药物的副作用,比如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无法达到的事情。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每天也会接触到许多不同的人,不是想评判谁对谁错,其实谁也没有错,当站在不同的立场,给出的答案肯定会有不一样的。当然,每个人生长的环境也很重要,你接触的人和事,多多少少也会影响到个人人格和认知的形成,但是,自己的命运自己支配,如果是被一些愚蠢的舆论所导向,那就太无知了,“感觉快乐就忙东忙西,感觉累了就放空自己;别人说的话,随便听一听,自己做决定……”歌里是这样唱的,但又有几个人真正能做到如此潇洒?术业有专攻,在自己无知的领域,还是请教专业人士比较靠谱,都说要见多识广,这句话没毛病,没事儿,多读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