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的经历对人们的影响
【一】我们为什么会产生固定的行为模式?
当我们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在不断的探索这个世界。并形成对这个世界的基本理解框架。这个框架在我们五岁的时候已经形成,以后的大部分行为模式都是这些基本模式的重复。小时候我们哭闹,来获得父母的关注。来表示自己的饥饿。俗话说,哭闹的孩子有奶吃。可是到了成年,我们还是会重复这样的行为模式,比如,当我们在工作中遭遇挫折的时候。我们就会用发火的形式表示自己的不满,也会用哭闹的形式表示自己的委屈。可是,这在成人的行为模式中是行不通的?
【二】我们为什么无法轻易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
因为我们一旦形成自己对于世界的基本认知框架。那么以后的发生的事情,我们都会用自己基本的认知框架去理解,去解读。这也说明了,影响我们的不是事物本身,不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是我们对于事物的解读。
【三】对于同一件事情通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方式。为什么会是这样?
①假定一个人,幼年非常苦,父母早逝,他可能会这样想,我是这样的不幸,所以我今后要乐观努力的活着,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也遭受这样的不幸。在这种情景中,他会筛选出生活中积极的事情,用于激励自己。
②还有一种可能,他会这样想,我为什么这样不幸,为什么别人都比我过的好。他会去愤恨这个世界,以至于怨天有人。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封闭自己。这是一种错误的解读。因为他只看到了自己,然而事实却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衷,只是他不知道罢了。他把生活中不幸的事情筛选出来,而看不到生活中的乐观的事情。这是人的一种深深的自恋,也就是我是对的。然后拼命的从生活中找一些不幸的事情来证明自己是对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