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生活,满打满算也有一年半的时间,故乡成为远在2000公里之外的南国。
国庆趁着回家这几天集中见了一些发小,也跟父母聊了些自己关于现在、未来的想法,趁着候机这短暂的时间,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吧。
10月份的家乡天气依旧是每天30度以上的酷热,夜晚湿热的海风吹不散大排档通宵的灯光和泡茶闲聊的人,即将启程回北京过冬天,关于故乡,我想说点什么。
故乡漳州诏安,位于福建最南部,紧挨广东潮州、汕头,又称福建南大门。
依山靠海的地理环境和自古远离皇权中心,似乎故乡大多数人的一生都持着安居乐业小国寡民鸡犬相闻的“生活理想”,“父母在不远游”的思想在当地根植于每个人心中,我的意思是不管是还呆在故乡的,或者是已经走出故乡在外生活的。
这片土地上走出去的人,故土的牵绊就像一碰就会痛的血脉,尤其当所有人都不能理解你为什么不回家而是选择漂泊,一到回家就要面对父母仍旧固执的坚守和眉头的担忧还有各方势力在耳旁念念叨叨的时候。
或者说,这里的大部分人内心的安全感其实蛮强的,这也是大部分人不能理解各种漂的原因。特别是老一辈总觉得,工作或者说个人抱负只是生活中很弱小的一部分罢了,人的一生不能从事有热情的职业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有一份体面安稳有保障的工作,一个在美好的年纪相遇相知的牵手(闽南语对另一半的称呼),一套通风采光良好足够居住的房子,一个听话安生的孩子,此生足矣。
无需耀眼的奢侈品,无需高门大院,甚至无需执着梦想。这样的价值观一以贯之,难以撼动,在呢喃婉转难以参透的方言和日复一日的茶与粥中渗入人心。故乡的很多信息,仍然坚持着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交流着。例如之前跟朋友说过,在地很多美食你没有个当地人带着根本找不到,大众点评、口碑在这里几乎手足无措失去作用。然而对于当地人来说呢,这些好吃的小东西藏匿的地方就像直觉一样,哪条街拐角有好吃的粿,哪个小巷里藏着好吃的虾丸、蛋卷、扁食等等,这个城市有她自己传承的一套游戏规则,并近乎画地为牢。
相应的这个城市所有的步伐也被放慢了,或者如我一个发小所说,这片土地上,四季如春的潮湿天气、唾手可得的新鲜海鲜和每天离不开的茶叶把人养得太好了,使得这里一直以来只是一个“乐业”的地方,却不一定是个“立业”的地方,固有的经济形态在这个城市非常难以被改变,新的商业模式要引入也常苦于没有市场。
然而在北京这一年半,深深的感受到这个城市的金碧辉煌、或者说物欲横流,以及潜藏在每个人心中的无限躁动。
身边接触过五湖四海的人甚至包括北京的当地土著,少有例外的,在这个城市的高墙深井里,内心的不安全感常被放大了无数倍,也不知道是不是职业接触人群的原因。在北京,金钱、地位、房子、车子、户口、职业,所有的物化的一切加总成为你这个人,甚至超越了你的价值观、你的素养及所有人生经历。
但或许是这样的不安全感迸发出的勇往无前的斗志,使所有最新的文化、经济模式、生活方式在这个城市的冷漠与包容下风起云涌,慢慢沉淀下成为推动时代进展的力量。北京不大,却有超过2500万的登记在册人口,这里居大不易,却也因自由无比诱人。
记得今年五月看到一个帖子,说17年北京317新政后,算是已经彻底对所有非土著的中产家庭年轻人关上了大门,祖国很大,年轻人们莫把大好的青春消耗在漫天的雾霾、拥挤的地铁、五环外的奔波和可能榨干一个家庭三代人财富的水泥壳上。
这次回家,看到父母也渐渐老去和日常唠叨,作为独子的内心压力也开始左右着未来的选择,无论是选择继续追求自由还是过上安逸的生活,只希望,多年后都不会辜负当初内心的决定。
写于厦门高崎机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