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时好
之前一直在写些七零八碎的语句,权当让过去了的时间留下一点一滴的凭证,回忆起来过去也不至于乏味。
今天的保存点是:在当下的阶段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即使不情愿
作为一个学习者,内心长期保持着,寻找在力所范围找得到的优秀资料,以供提升自己。但“提升”这个过程远没有在正午烈日底下路过就被晒黑这么快见效,与此同时,顾着抵御互联网的繁杂信息不分青红皂白地占据我用来“学习”的时间,mental energy(意志力)损耗得非常的快。
那么按照正常来说就是放点干货,“如何管理时间和精力”、“碎片化学习”之类的,可问题是我们听了这么多课,好像效率不怎么高。因为我们没有分辨过,自己曾经的那些成功的案例、那些没有持续下来的项目,背后的原因有什么,如何总结一个变量控制到最小的套路,在相对应的环境下运用套路,让自身得以不断地复制成功,走上属于自己的快车道。
一 学生躺在课堂上听老师讲的状态。
有个困扰已久的矛盾点。
即唾手可得的知识,只要听进去了、理解了和做了流程笔记,日后需要用上时,能按照自己总结的思路走。但实际并没有这样做。实际是课堂听多少算多少,直至临近考试得到“地图”后,抓光头发式跑一遍复习流程。
课后的时间都用于自由探索感兴趣的课题:比如固定科目之外的课题,精进电脑操作技术(误),社团人际活动等等,内容之多,等等一词足可见。这算不算本末倒置就不清楚了,但一般是过着不够精力、没能力处理事情至 得到自己承认的水平的生活,这样子心中没有屈结才奇怪。
每一个季度的开始,犹如在上一个季度中重新读档,不断的轮回。
正儿八经的课堂上以及无法吸引我的视线。听不进是其一,其二是无法从流水线上的讲解中掌握一节课内的核心知识点,而后的自由时间里都用来做其他事情了是其三。问题点就在于,课堂讲的通常是有目的地讲,既然目的不一样,“能应付就应付吧”的心情劝退了坚持努力。
二 我们缺的不是在碎片时间里学习,缺的是把一大块时间当作有效时间来用
为了生存需求或者一些xx的任务而放弃自己本来热爱的事物,听起来就像个傻子一样的行为,但我们曾经都这样做过。就像王兴说的,“如果一整天都没看到、想到、或做过什么值得在饭否上说的事,那这一天就太浑浑噩噩了”,真正热爱的事情,就算不做日常安排,潜意识自然会冒出来不断的提醒,其提醒程度好比起床前的尿意。
所以,当开始任务之后,自然而然的进入状态后,投入学习的时间就不是一两个小时的事情了,同时知识入脑的转换效率也高。这样子得到的碎片时间,是用来放松、喝水、解决生理问题,而不是纠结在碎片时间怎么学习。
一条小尾巴
目前写的水平就是如此,希望自己能明白。找到痛处,改进才是方向。不断地看书,不断地思考,不断地输出,不断地精进。当然,有你们的陪伴和支持,我会更坚定地写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