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3年,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研究表明:
88%的人因为爱,81%的人许下一生的承诺,76%的人为了有个伴侣,49%的人为了生小孩儿,30%的人为了信仰,28%的人为了财务稳定,23%的人为了法律上规定的权利和福利。
有两副讽刺婚姻的漫画。漫画上说,50%男人结婚是因为闲得蛋疼,61%女人结婚是自寻烦恼。除此之外,有29%的男人恋母,15%的女人为钱。
可笑之余让人不免心寒,因为现实生活中好像确实如此。
难怪那么想结婚的人越来越少,离婚的人越来越多。
2
值得一提的是,东西方的婚姻观很不一样。
在日本,几乎每年都会有媒体针对年轻人的择偶观进行调查。2016年日本媒体的调查对象集中到了女性身上,调查主题则是“你希望结婚对象哪方面比你强?”调查结果是(1)经济收入,选择该项的达到了64.3%,(2)身高,有52.7%的女性选择;(3)沟通能力,占比23.5%;(4)学历,比例为15.0%。传统的“三高”分别占据该调查的状元、榜眼和第四位。这也比较符合中国人的品味。
对中国95后调查显示,择偶标准排在第一的是三观一致,其次是性格、外表、经济条件。
而从心理学的角度,美国西北大学的心理学教授Eli Finkel和同事们描述了指导美国人寻找配偶的不断变化的标准:“在整个美国历史上,婚姻的根本目的已经从(a)帮助配偶满足他们基本的经济和政治需求,(b)帮助他们满足他们的亲密和激情需求,(c)帮助他们实现自主和个人生长需求。[“Finkel, E. J., Cheung, E. O., Emery, L. F., Carswell, K. L., & Larson, G. M. (2015). The suffocation model: Why marriage in American is becoming an all-or-nothing institution.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4(3), 283-244. doi: 10.1177/0963721415569274]
我第一次看到这个美国研究的时候,就想起了邓文迪的三次婚姻。她的第一任丈夫帮助她成功地到美国读书。那时,她凌晨起床练英文;她与第二任丈夫的关系结束后,又去了耶鲁大学继续深造,拿到了MBA的学位,去香港实习;第三任丈夫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默多克,邓文迪直接成为传媒业的名媛。
还有奶茶妹妹章泽天。清华毕业的网红,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认识了刘强东。嫁给京东大老板之后,秀恩爱不是主要的,在家带孩子也不值得一提,关键她出席很多场合,跟盖茨做慈善,参加洛克菲勒家族派对,主持半个美国时尚圈子的活动,她个人的形象就代表着京东的时尚品味。有点儿杨澜吴征的感觉,一个台前一个幕后。
这三位女性都受过美国的高等教育。不论是她们的学习能力、工作态度还是公众形象,甚至是英文、投资头脑各个方面都是值得肯定的。他们的婚姻都很符合西北大学的研究结果,跟日本的高富帅有不少距离。对于这三个人来说,不是学得好不如嫁得好,而是学得好才可能创造机会嫁得好。
优秀的人总愿意找优秀的人。
3
婚姻中的事情,或者说两个人的关系,大部分都是一样的,甚至所面对的麻烦也是一样的。名人并不一定婚姻质量就比普通人好多少,但在自我完善,自我成长这件事情上,婚姻对个人完全可以是一个积极因素,不过最重要的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做到比翼双飞。
如果结合我前面《结婚真的好吗?》那么不难得出结论,拥有幸福的婚姻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以后怎么能过得好。
如果你只想“我”怎么能过得好,婚姻也能成全你,但是很难长久,所以东西方的离婚率都很高。
总之,想让人们结婚的理由有很多,但结了婚不一定都过得好。
所以不要问人“为什么结婚”,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
但你要问你的另一半,“我们为什么结婚”,如果答案不一样,那么你们真不适合结婚。
在中国,婚姻可能融入了很多父母的因素,不过结婚这件事,最终还是两个人的决定。
至于邓文迪单身之后过得好不好,根本不是外界可以评价的。因为单身也好,结婚也罢都是一种选择。
https://well.blogs.nytimes.com/2010/05/10/tracking-the-science-of-commitment/
Tara Parker-Pope’s new book is “For Better: The Science of a Good Marriag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