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是《红楼梦》里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在我眼里,她不但是就“荣国府”的中心支柱,还是智慧的最高化身。无论是人情练达,还是对世事的洞察那都是出神入化。于是仔细思考了一下。发现她不但智慧无以伦比,而且,她活到八十多岁,几乎也没有生什么病。也就是偶感风寒,感冒而已。看看那些年轻的女子。却早早的就死去。为什么她这么长寿,还身体健康,耳聪明目,心思缜密,也得到所有人的敬仰。而遇到大事波折的时候,也是淡定,头脑明晰,处理起事来那是井井有条。没有任何纰漏。最危急生死存亡时刻,还是它救了贾府的命运。而她那么多儿子孙子,却没有一个及她。
我想她长寿的原因也和她性情有关。她性格开朗乐观,淡定平和。不容易生气,也没什么抱怨。对人宽厚仁慈。不嫌穷爱富,也不持强凌弱。哪怕对下人都是关爱维护。像这样一个人,本身性情就是恬静而平和的,又如此有慈爱之心。这样的人自然是不会生什么抑郁,肝气不通之类的心里疾病了。无病一人轻松,再加上又心情舒畅,有烦恼也可以自己轻易化解。没有了这些病痛,自然是长寿了。所以说,身上的风水保养好了,自然是百病难侵。又没有什么意外的灾难发生。自然不想长寿都不行了。而看看那些早早早的就死去的年轻女子。不都是性格抑郁,为人刻薄,心胸狭窄,又加上不能承受命运的转折,又没有能力化解心中之愁苦和悲伤。一天天的身体就垮了。再加上那时候伦理道德的束缚,医学水平的有限。可是,纵观如今这个医学又发达的社会。我们的身边,这样年纪轻轻就因为自身原因死去的人不是也很多吗。
她的智慧无论在说话处事上面都无一不体现。特别是她对那个在寺庙里吓得乱撞的小道士。那些媳妇婆娘们都喊“打出去”。可是她听见了,却叫人制止了。叫人给他一些钱两,小心安慰,不要吓着他。那个孩子不父母疼爱长大的。然后再让人带着出去。还嘱咐叫外面的人不要为难他。这一个细节把她的善良慈爱和宽厚,展现得淋漓尽致。她行善积德,为自己也是为她的子孙们做榜样。可惜她的后人却没有体会到她的“仁德”。
而她对“刘姥姥,这个乡下来的穷亲戚。却没有半点嫌弃,还对她尊重,一视同仁。和她像平常亲戚那样聊天,吃饭时也亲自给她夹菜,喝茶的时候,也和她共用一个杯子。虽然在后辈媳妇的捉弄下闹出许多笑话。可是她并没有取笑她的意思。走的时候也送了很多东西给她。这说明她的心是干净而高贵的,不嫌弃穷的,也不攀富的。不嘲讽不打压身份卑微者。再看看她身边一些人是何等的冷漠无情,持枪凌弱……。
到最后贾府被抄家时。突然到来的暴风雨,让所有人不知所措,吓的只知道嚎啕大哭,没有半点主意。这时候还只有她,很快的在惊慌中淡定下来。并安抚众人,然后定下方案。暂时拯救了贾府这些活人的生计。
她拿出自己所有的财产,分配下来。而在分配中,没有半点偏心和私心。所有人都是平均分配。犯错的和没有犯错的,亲的和不亲的,疼爱的和厌恶的,穷的和富的,包括丫鬟奴才所有人都是一样的考虑在内。还练自己的后事也处理交代好了。也没有忘记拿出五百银子叫人把“林黛玉”的棺材送回南方,完成她的遗愿。可想而知,在那个如此落魄财务如此有限的情况下,她还能如此英明,头脑清晰,考虑周全。并没有在危难时刻丢下和惩罚任何一个人。包括“凤姐”等罪魁祸首。只是教导子孙。毕竟事情已经发生了,任何抱怨惩罚又什么用。唯一的方法,是解决问题。想想如何度过难关,还有以后的生活。她说“她虽然这几十年养尊处优,但是也能耐得住贫穷,受得住富贵”。这句话也是开导和教导这些后辈们,其中意义深长。可惜又有几人领悟到了她的智慧。
读《红楼梦》之感——“贾母”读《红楼梦》之感——“贾母”
当然了,在她的智慧的带领下。她活着的时候,贾府虽然败落了,还算过得去。然后她死了,媳妇子孙们,真叫人寒心了。不过也是预料中的结果。就他们那些品性和智慧还能干出什么事了。自然是彻底衰败了。
所谓“厚德载物”在家母的身上,是体现得玲离尽致啊。这不但需要智慧,还要“厚德”,否则如何载得动物。要不然再多财物也要把你给压死。“东府”那些人不就是活生生的结局吗。还有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也多了去了。
当然了,贾母能有如此的智慧和性情也是经历了,阅历多了,对世事对人情的领悟和思考。再加上自身的修炼。才有了这样的境界。毕竟她已经八十多岁了。什么没见过没吃过。但是真的只是年龄问题吗。还有人品了。这些都是自身的修为。无论年轻还年老,都要对自己严格要求,不断修行领悟。无论什么能力都不是生下来就有的。都是后天靠自己养成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