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加入了一个读书群,群里上个星期的书目之一是《拖延心理学》。
是的,我这个周末才写心得,足以证明我的拖延。
不过不要紧,这本书的几个作者也是拖延症患者,他们分别在书中给大家分享了自己成书过程中的花式拖延。
但我今天想分享的,却不仅仅是拖延……
01
本书第11章——作战前传:拖延大盘点
这一章中,作者希望读者能够罗列出拖延给自己带来了哪些严重的后果。
拖延症后果有一些不幸,其中列出的大部分后果都在我身上应验,如果说每一条后果都是一张便利贴,我想此时我可能,只能露出头部,甚至只是眼睛。
02
不过,我同意作者的说法——
虽然那一切让我憎恨,厌恶,焦躁,抑郁……(相信我,省略点省略掉了很多我能想到的负面词语)
但是,我需要为自己做一些辩护,因为拖延的原因有很多种,害怕成功,害怕失败,害怕失去等等,作者用了全书一半的篇幅来讨论拖延背后的心理成因。
而我,既怕成功,也怕失败,可说是个悲剧。
03
然而,我也只能分析到一个悲剧的结果,每当我想要深入剖析自己,冥想自己的内心世界时,我就会变得焦躁不安,就像那些曾经让我痛苦,但是被我的潜意识深藏起来的记忆在翻滚挣扎,拒绝被揭开。
那种感觉很奇妙,既害怕,又兴奋。
但可能痛苦之所以成为痛苦,就在于它既痛也苦,不愿轻易被碰触,我无法通过冥想抵达。
04
直到作者罗列了一堆琐事,他让我分辨出,我会在哪些事上拖延,哪些事上我不会拖延。
总共有六大类:家务,工作,学业,个人呵护,社交和财务。
每一个大类下面有很多分支,比如,工作会有
工作小类我把自己对应的事项,一一记录下来
拖延 VS 不拖延05
当然,这不是全部,但大体也不过这些,一目了然,我拖延的事远远多于我不拖延的事。
但当我把所有我拖延的事合在一起读一遍,再把我不拖延的事合在一起读一遍时,我突然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因为,我发现——
我拖延的事,都是那些可以让我活得更好,更健康更舒服的事,也就是与我能得到什么相关;
而我不拖延的事,大多是一些会涉及第二个人,甚至很多人的事,也就是与我付出什么相关;
我似乎,并不想过好自己这一生,但我不能让别人因我而过得不好……
——这就很有意思了。
06
我自来知道自己是一个较典型的讨好型人格,但这个结果还是让我十分十分地意外且惶恐,难道我已经讨好这个世界到如斯地步了么?
我不禁问自己,“你把你自己放在这个世界的哪个位置上?”
为何要对自己如此不好?是觉得自己不配,不能,还是不该?
我不禁想要撕开那层保护的外壳,问自己,“你到底在怕什么?你是在憎恶这个世界?还是在恐惧这个世界?还是在向这个世界诉求什么?”
我以为我在了解自己,但一本书的距离,就让我感觉自己是那么陌生。
07
这本书我还没有看完,就像我对自己的认识还有很远。
作者说,改变是一个过程,需要经历,前关注——关注——准备——行动。
我对比之后觉得,现在的我应该处于准备阶段,也就是我在尝试改变,比如说,我今天扔掉了昨天的垃圾。
最终,我很期待,到底是什么在阻挡我,以及我能否战胜它。
也许,人最终,也是最强大的对手,永远是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