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超前教育的危害大爆发

作者: 小善缘深 | 来源:发表于2018-06-11 16:06 被阅读427次

    随着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孩子的教育问题备受关注。所谓“不输在起跑线”上,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于是,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在幼儿园时期,便开始学拼音,学英语,学数学,学古文,学朗诵,学舞蹈........

    对于三四的孩子,天性就是玩,对于玩具的渴望才是他们内心本质的驱动力量。他们放弃了这些喜欢的玩具,放弃了咿咿呀呀跟同伴的交流,放弃了滑滑梯,放弃了自己喜欢的音乐,去学一些深奥的古文,绞尽脑汁的数学题,去拼命的压腿,去读一些自己都不认识字的诗歌.....

    看似是一种培养,家长看见孩子在学,都会在攀比,你家的孩子真棒,什么都会,但这种超前学习,真的是百利而无一害吗?

    我们看一个事例,武汉一位妈妈不让自己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五年花了十二万给孩子杰瑞报了十七个培训班,杰瑞很优秀,在5岁时已经读完了小学二年级的课程,小托福考了全国前三名。不得不说,让众人称赞不已。

    据了解,杰瑞每周只休息半天,每天晚上九点多才回家休息。到了二年级的时候,杰瑞的成绩开始明显的下滑,从班里的第一开始下滑到第十五,渐渐地,开始落到最后,他开始产生厌学情绪,不写作业,走神,两眼发呆。是什么原因导致杰瑞如此大的改变?

    杰瑞在五岁前,超前学习让他具备了比同龄人更丰富的知识,而他正是因为具备了这些丰富的知识,他在刚入校,一年级时比同班同学的成绩都要好。所以,他开始觉得上课的知识满足不了他的需求,也导致了缺乏探索知识的欲望,反正都会,听不听都一样。等上了二年级,杰瑞吃“老本”吃完了,本身自己学习欲望不强,学习习惯的不好,学习会越来越吃力,情况越来越糟。

    由此可见,在孩子幼龄期间,过早的让他学习超越他年龄的内容,并不能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反而会使孩子产生厌学的情绪,以及丧失对于知识的新鲜感。一直影响孩子的终身学习。

    在美国田纳西州一个公立学前班(类似中国幼儿园的中班,大大班,小班)的一次评估调查显示,上过学前班的孩子,在幼儿园阶段,比没有上过学前班的孩子阅读能力,学习技能要强。但是当他们进入一年级之后,他们对于上学的态度有一个一百八十度质的变化。

    而到了小学二年级,他们在读写的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数学能力的测试更加糟糕。

    调查人员在《纽约》杂志上说道:“让这么小的孩子就掉到枯燥的课业中,他们比青少年更容易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所以,在幼儿学龄阶段,知识的培养并不是第一位的。让孩子背一些自己都不理解的词句,拼音,古诗,无疑是违背了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拔苗助长。

    三四岁的孩子,早早的坐在课桌前,拿起笔,写作业,那么小的孩子,他的注意力和集中度显然不够,过早的让他学习这些技能,本末倒置。

    童年是一场旅程,美好,开心,幸福,而不是一场竞赛,拼的你死我活


    幼儿教育要注重什么?

    (1)老生常谈:“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经说过:“幼儿园要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曾经一位记者采访一位获得诺贝尔奖获奖者:“您在哪所大学学到了您这一生认为最终要的东西?”

    他回答道:“在幼儿园。”

    他继续说:“我在幼儿园,学到了老师发苹果的时候,要懂得帮我的好朋友拿一个,因为他害羞,还学到了不是自己的橡皮泥不要乱拿;吃饭前要先洗手;老师说我们不能说谎,要诚实;做错了事要勇于改正,大自然很美,要保护大自然。我从小到大一直按照幼儿园的教诲去做的。”

    良好的习惯有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习惯,遵守规则,倾听的习惯。

    孩子若在早期形成这些良好的习惯,那么后天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培养就很简单。

    不要认为这些是小事情,一旦错过孩子养成习惯的时期,人就很难再纠正过来。

    一年养习惯,十年改习惯。

    (2)培养孩子的基本的生存能力

    我们先来看一下德国的教育,自诺贝尔奖成立以来,德国人获得诺贝尔奖人数将近总人数的一半。

    也就是说8200万的德国人,分享了一半的诺贝尔奖,而全球60多亿人口只获得了剩下的一半。是什么原因?是德国出色的幼儿教育。

    在德国,孩子三岁入幼儿园,为期三年。

    三年中,他们要去参观警察局,学会如何报警;去参观邮局,看看一封信是如何从邮局寄到家里的;参观市政府,认识市长,看看他们是怎么办公的,为这个城市在服务。去坐有轨电车,学会记住回家的路线;会跟着老师去超市买东西,怎么付钱,怎么选购食品。在樱桃收获的季节,老师会带着孩子去采摘樱桃,南瓜熟的时候,老师会带着孩子去采摘南瓜,然后回家做南瓜汤。

    三年时间,孩子要学会为自己的玩具负责,坏了要学会自己修,自己安排自己的时间,自己搭配衣服,自己整理东西,自己找警察。

    一个六岁的孩子,生活能力已经很强了。

    而我们很多孩子,恰恰缺少这种基本的生存能力,磨蹭,无条理,饭来张口,衣来张手,只要学习好,家长怎么都行。

    孩子的基本生存能力实在是令人堪忧。

    (3)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培养他的学习兴趣

    孩子只有爱学,他才会去学,你就是摁着他的头去学,他不感兴趣,他也不会去学。

    过度的教育,会使在孩子生长阶段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孩子三岁是直觉思维期,孩子五岁才有形象思维,大班的孩子才开始出现逻辑思维能力,8-12岁的孩子记忆力是最好的时期。

    要让孩子充满想象力,而不是一味的让他背诵一百以内的加减乘除的口诀,他想象力的空间会被固化,会被这些他自己都不理解的东西而填满。

    德国宪法禁止学前教育。

    通过国家的介入,禁止对于孩子早期智力泛滥的开采,避免让孩子的大脑成为固态硬盘。

    孩子在小学前“唯一的任务”就是快乐的玩耍,快乐的成长。

    陈鹤琴先生在“活教育”原则中曾说道:“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出来的,应该让他自己去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

    余生漫长,别让任何人打乱你的人生节奏。有的人21岁毕业,27岁才找到工作。有的人27岁还在读书,30岁才毕业。有的人25岁才毕业,但马上就找到了工作,有的人没上过大学,却在十八岁就找到了自己热爱的事情。有的人选择隔年才去寻找自我,有的人在26岁时才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有的人结了婚,却等了十年才生孩子。有的人身处一段感情,爱的却是别人。有的人明明是相爱,却没有在一起。人生中每一件事都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时间。你身边的朋友也许遥遥领先于你,有些朋友也许落后于你,但凡事都有它自己的节奏。他们有他们自己的节奏,你有你自己的。所以耐心一点。

    并不是每一件算出来的事,都有意义。

    也不是每一件有意义的事,都能够算出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幼儿超前教育的危害大爆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feh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