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很久没有联系的朋友约饭,约了差不多一年了,每次都是差不多有时间,打算赴约的时候疫情来了。深圳的疫情谁也说不准,但是更大的原因可能还是在于我懒,平时上班没有时间,晚上赴约不现实,两个人距离太远,而用周末的时间又有点舍不得,因为本身独处的时间太少。
独处,名词,基本释义是不与众偶。也指男女无偶独居,或者是一个人的独特之处。
今天读完和菜头老师的这篇文章后,觉得自己错了。一个人成熟的表现不仅仅是能独处,也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能拥有自在的状态,而这一点也恰恰是我所缺少的。就如我和朋友约饭一样,真的是因为疫情和时间吗,是不是其实我害怕与人交往,所以一再拖延,包括关系特别好的朋友,有的时候相约,我都要考虑考虑,去了会不会无聊,会不会浪费时间。
毕竟,一个人能独处真的是太美好了。
年轻的时候喜欢读书,所以只有独处的时候才有时间读书,而书总是读不完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自己真正能享受独处。独处更多的是内心的状态,平和,怡然自得,即便在人来人往的热闹中,依然能保持自由。年长一些的时候依然喜欢独处,除了读书,锻炼,休闲外,有的时候就是发发呆,让自己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周末的独处是我精神能量重要的补充之一。
有的人不能适应独处,他们喜欢热闹,哪怕什么事也没有,需要有人在一旁陪伴,可能是他们没有安全感,离开了人群就会觉得自己不存在,找不到痕迹,想要通过与人的交往确认自己是被需要的。但是人是孤零零的来的,也是孤零零的去。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人过,如果不能把自己的内心填满,总是用外物来给自己安全感,那在越热闹的地方也许会感到越空虚。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思考下,我要为了热闹时的空虚或者热闹后的疲惫继续填补一个人时的痛苦吗?还是静下心来想想我要不要直接面对独处,独处时到底要做点什么?
所有的生活方式都是人为赋予的意义。
首先你要去相信,相信健康是生活的基础,那么独处时的健身就有了意义;相信思想是个人存在的基础,那么独处时的阅读也就有了意义。人们并不会追求独处,只会追随独处中的意义,之前我的问题是否定独处,进而否定了独处可能拥有意义,于是只能逃出门去,希望在街道上找寻到一点意义,一点趣味,结果当然是没有。如果你在独处时找寻不到意义,那么在别处就更不可能找到,那么空虚、无聊、寂寞迟早就会找上门来。
独处之所以会成为成年人成熟的标志,是因为一个发育成熟的完全体应该可以独立在这个世界上存活下去,无需得到任何关注和保持任何联系也能自得其乐、安然度日,这才是成熟应该有的样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