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送欢欢去上英语课,校门口见到一位男孩和他奶奶打起来。
原因是他奶奶没给男孩买奶茶喝。
紧挨着学校门口就是一家奶茶店,花花绿绿的奶茶和饮料,吸引着刚放学的小学生。
奶茶店为了宣传效果,特意把店员的耳麦接上了大喇叭,只要有人要奶茶,大喇叭里就会播出店员说话的声音:
“黑糖玛奇朵两杯!加糖加冰!好的!……你要什么?……玫瑰香芋,大杯!……好的,请稍等……”
那个男孩有七八岁的样子,带着眼镜,一手死死地拽住他奶奶的衣服,张嘴大哭。
“我就要!你给我买!呜呜呜……”
他奶奶一手推着自行车,一手过来拉他走,男孩屁股蹲在地上不起来。
“你不给我买!我就不走!”男孩大声嚷道。
“我给你说啦,那东西不好!小孩子不能喝!”他奶奶的声音小多了,几乎是祈求的语调。
“咋不能喝?我看都有那么多人买!就你不给我买!”
“人家那是大孩子。”
“有小孩子喝,你看!那不是!呜呜呜……买!给我买!”男孩又哭又喊,周围的人都看着他们。
“我没带钱。”
“骗人!用手机买!你拿着手机呢!”
他奶奶生气了,扔下男孩不管。推着车要走,但被男孩死死地拽着衣服,她伸手过来掰开男孩的手。男孩扑过去对他奶奶又踢又打,像发疯了一样,“给我买!买!我要!……叫你不给我买!我打死你!打死你!……”
男孩的哭喊声已经高过奶茶店的喇叭声了。
他奶奶回过头来踢了男孩一脚,这一脚像是捅了马蜂窝,那男孩声嘶力竭,大哭大闹起来,在地上打滚,双脚乱蹬。周围的人都被他踢着了,大家纷纷躲开。
他奶奶嘴里骂了一句,推着自行车,头也不回地走了。男孩爬起来追上去,拽着他奶奶的衣服。他奶奶推着自行车,拖着男孩,哭着,骂着,两个人渐渐走远了。
孩子的任性其实是家长造成的。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有的父母总是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长辈的溺爱加上父母的迁就,使孩子形成任性的毛病。当大人不再满足孩子的时候,孩子便又哭又闹、撒泼打滚。
遇到这种情况,很多家长就会妥协,满足孩子要求。有时候也会很生气,粗暴地训斥孩子。孩子不但不会改正这种行为,反而会更任性,蛮不讲理,越闹越凶。
家长要从小给孩子立规矩,不能什么都满足。对孩子的爱不仅仅表现在事事都满足上,对孩子的娇纵其实是一种伤害。《伊索寓言》里有一篇《小偷和他的母亲》,那个小偷在上刑场之前咬掉了母亲的耳朵。“小时候,在我偷第一个写字板时,你如果揍我一顿,教导我这是不对的,并且让我改正错误的话,我会到今天这地步吗?”这就是从小娇纵带来的后果。
家长要做孩子的好榜样。有些家长自己脾气不好,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遇到事情就气急败坏,大喊大叫,这也给孩子形成不良影响。孩子会模仿甚至学习大人的行为,孩子小时候,你对他大打出手,等孩子长大了,也会同样对你。对待哭闹的孩子,我们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弄清哭闹的原因,安抚孩子情绪,冷静处理,等孩子情绪稳定后再给他讲道理。
一杯奶茶,反应出孩子的教育问题。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孩子出了问题,其实是家长出了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