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历史传承系列】先民的实践 中医的起源

【历史传承系列】先民的实践 中医的起源

作者: 草帽叔叔 | 来源:发表于2024-05-29 06:44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原创非首发,首发于公众号】

    【本篇主题在早期,华夏先民的探索和实践奠定了中医药起源

    在漫长的原始社会时期,早期先民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不仅没有干净稳定的饮水和食物供应,甚至连基本的熟食都无法保证。

    而在与自然和猛兽的斗争中,先民们经常受伤,需要相应的医治。

    在漫长的生产和生活实践过程中,华夏先民们逐渐掌握了一定的医疗方法和药物知识。

    一开始,先民们发现,有些生病受伤的动物会去啃食某些植物的根茎叶,后来人们有意识地模仿,发现真的有效果。

    后来,人们不再满足,有意识地拓展药物的来源和功效,以此来减轻或消除某些病痛,最典型的例子是神农尝百草。

    【配图】中医药起源于原始社会先民的实践(图片引用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再后来,人们更进一步,开始有目的、有系统地探寻更有效的防治疾病的药物和方法:

    比如,人们发现,(用兽皮或树叶包裹)烧热的石块或砂石局部熨烫或烧灼人体局部皮肤,可以缓解或消除某些病痛,如牙痛或胃痛等,由此演变形成了热熨法和灸法;

    比如,人们发现,使用石器刺激某个部位,反而能缓解或解除另一部位的疼痛,随后发展为使用砭石和骨针治疗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为针刺疗法;

    (值得一提的是,针法和灸法,此后更是与伴生的经络学说一起,构成了影响广泛的中医针灸体系。)

    再比如,先民用火烹煮食物的过程中掌握了汤剂,用石器或动物骨器切开脓包、割除腐肉、刺破放血,等等……

    可以说,中医理论主要来源于早期先民对医疗经验的总结,起源于早期先民在实践中掌握了相应的药物知识和医疗手段!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成型文字体系的建立,伴随着诸子百家争鸣的影响,医学逐渐与巫术中分离,开始独立发展。

    这段时期,人们医疗诊断水平不断提高,药物知识不断丰富,最终中医理论体系在此产生和基本形成,并在两汉时期最终发展成熟。

    以奠定中医基础理论的《黄帝内经》为先导,中医四大经典(《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难经》和《伤寒杂病论》)在这段时期先后出现,标志着中医药理论体系最终形成!

    【配图】中医药是中国传统瑰宝(图片引用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拓展学习】

    ①中医四大经典著作(综合多处网络资料)

    【《黄帝内经》】

    简称《内经》,原书18卷。其中9卷名《素问》,另外9卷原本无书名,汉晋时被称为《九卷》或《针经》,自唐以后被称为《灵枢》。

    本书主要部分形成于战国至东汉时期,非一人一时之作。全面系统阐述了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治疗的原则与方法,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医学理观念,确立了中医学的思维模式,标志着中医从单纯的临床经验积累发展到系统理论总结阶段,奠定了中医药理论体系框架。

    【《难经》】

    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3卷,原题秦越人(扁鹊)撰。

    全书共分八十一难,分别对人体的腑脏功能形态、诊法脉象、经脉针法等诸多问题逐一进行了论述,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理、营卫、俞穴、针刺等基础理论,同时也列述了一些病证,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

    【《伤寒杂病论》】

    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以商代伊尹所著的《汤液经法》为基础写成,全书共10卷,22篇。

    本书以六经辨伤寒,以脏腑辨杂病,确立了中医学辨证施治的理论体系与治疗原则,为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后世又将该书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两书实收方剂269首,基本上概括了临床各科的常用方剂,又被誉为 “方书之祖”。

    【《神农本草经》】

    又名《神农本草》,简称《本草经》、《本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我国早期临床用药经验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分为上、中、下三品。

    【配图】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图片引用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②中医理论综述概要(综合多处网络资料)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描述了自然界和人体内部各种现象和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阴常与负、静、内、阴冷等特征相关,阳常与正、动、外、阳热等特征相关。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描述了自然界和人体内部各种变化和相互关系,例如心属火,火代表着热、活动和充满能量的属性,水的属性可以调节心脏的过度活跃。

    【气血理论】

    气血理论认为气和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和健康的重要物质基础,气血运行对身体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不同疾病表现为气血不足、紊乱或阻滞。

    【脏腑理论】

    中医将人体的生理功能划分为五脏(心、肝、脾、肺、肾)和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每个脏腑有其特定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经络理论】

    经络理论认为,人体内部存在一组络脉系统,贯穿全身,将五脏六腑组织连接起来,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调节着身体的生理活动和疾病状态。

    【配图】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的基础(图片引用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历史传承系列】先民的实践 中医的起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fjqq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