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地久天长》的时候,总是忍不住想起是枝裕和的《如父如子》,都是两个家庭之间因为孩子产生的纠葛,不同的是,《如父如子》的底色是温情的,背景是家庭,侧重探讨了血缘和亲情的羁绊,是小而美的佳作;而《地久天长》的底色是悲情的,它的命题更加宏大,在这个故事里,个人意志无足轻重,时代像洪水一样隆隆而来,又滚滚而逝,个人被洪流裹挟,相遇、分离、又重聚,无可奈何,身不由己。
《地久天长》的片名取自脍炙人口的名曲《友谊地久天长》,它的原曲名字叫做《Auld Lang Syne》,意为“逝去的旧时光”。大概王小帅导演想借着这首歌来表达自己对已逝去的那个时代的怀缅和反思吧。
我们的观众最早熟悉《友谊地久天长》这首歌,应该是从永恒的经典《魂断蓝桥》开始——至少我是的,这导致了《友谊地久天长》在我心里一直是一首有点悲伤的歌。它通常会在离别的时候被唱起,大家一面唱着“情谊永不相忘”,一面却不知道前路如何,相聚何期。
这一点,和片子的整体气质非常契合。
《地久天长》观后片中第一次正面提起《友谊地久天长》这首歌,是刘耀军和沈英明回忆78年知青大返城,有知青唱起了这首歌,来表达他们对未知前程的迷惘和彷徨。
王小帅导演是1966年生人,片中的男女主角刘耀军王丽云应当比他略年长一些,可以算做是同一代人。
这一代人经历了上山下乡、知青返城、计划生育、下岗、下海、出国……他们所生活和成长的上世纪70年代到二十一世纪是中国社会震荡最剧烈,风云变幻最为迅速的几十年,中国用三十年的时间完成了很多国家一两百年的积累,急行军带来的结果有好有坏,这也注定是充满魔幻色彩和争议不断的三十年。
用一部电影来展现这样的大时代是一件很困难的事,王小帅导演选择了一个相对小巧的切入点——大时代下,三个家庭的悲欢离合,其中特别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对失独夫妻的自我放逐与归家之路。
为了避免剧透,只在这里贴一张剧情简介帮大家梳理一下剧情:
《地久天长》观后其实《地久天长》是不怎么害怕剧透的那种电影,它的故事并不太复杂,剧情走向也比较容易就能猜出来,能吸引观众坐在电影院里花近三个小时的时间看完它,首先得益于演员们精湛的表演,
《地久天长》观后片中所有的演员都把角色完成的非常好,尤其是男女主角王景春、咏梅和扮演王海燕的艾丽娅,他们的表演是如此的真实可信,以至于我甚至想不出什么特别的形容词来形容他们的演技。似乎只有“令人信服”可以大致概括,他们让我相信,这些人是真实存在的,就长着这样的脸,说着这样的话,像这样生活着。几位都是很脸熟的老演员了,但是看《地久天长》的时候,我完全想不起他们之前演过的角色的样子了,真正的好演员就是这样的吧。
其次,在于这个故事戳中了许多中国人独有的痛点。
《地久天长》虽然是在讲述上个世纪的故事,看的时候却不会产生很强烈的距离感,因为它描述的就是我们父辈的一生,电影中的很多情节即便我们没有亲身经历,也都多多少少从长辈的口中听到过只言片语。
比如全片最大的痛点“计划生育”,这样的标语,小时候谁没有见过呢?
《地久天长》观后 《地久天长》观后片中担心因“超生”失去公职、为了“二胎”想要躲到乡下逃避检查、被抓住强制送去医院引产这样的情节等对我们来说也并算不陌生,亲戚朋友几乎人人都能讲出一二三事来。
这些本应非常悲伤和沉重的往事,在被长辈们提起的时候,伴随的往往都是轻描淡写的语气和非常平静的态度,仿佛那些痛苦从来没有存在过。
刘耀军和王丽云多次经历失去孩子的痛苦,对他们来说,生命已经没有了意义,“时间已经停止了,剩下的,就是等着慢慢变老”。但在飞机遭遇颠簸的时候,他们还是会说“真可笑,我们居然还怕死”。
为什么这么痛苦了还要活着?没有人想也没有人问,因为活着就是本能。
中华民族是一个对痛苦的消化能力非常高的民族,我有时候会想,我们常常会提到民族性,到底什么是民族性中最重要、最珍贵的东西?很难描述,我想它就像野草,风吹过来,脚踏上去,它就弯下了腰,把头埋进土里,不会反抗,默默隐忍;它又像一盘磨,几十年上百年,风吹雨打,刀刻斧凿,它不说话,静默着,心渐渐也变成了石头,再大的痛苦悲伤也不能将它磨灭。
在这样的一群人民面前,谈风花雪月,离愁别绪显得太轻佻,说家国情怀,济世救民又太遥远,他们不太关心时局的变化,唯有活着对他们来说是本能,不需要原因,不需要理由,只要这样活下去就好。像《活着》里的福贵,在被时代、政治和生活反复蹂躏过后,还是要活着。
片子的后段,刘耀军和王丽云两个人坐在儿子的坟边,有一段简短的对话:
“生了?”
“生了!”
“男孩女孩?”
“男孩,带把儿的。”
“真好!”
《地久天长》观后短短的几句话突然击中了我的泪点,人拗不过时代,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的时候,人们除了被碾压几乎毫无办法,经历了痛苦和磨难,曾对生活失去了希望的人,还能平静地说出:“真好!”,他们终于与自己和解,与过去和解,用包容和宽恕为几十年的岁月和人世沉浮写下一个平静的终章。
虽然命题宏大,故事悲情,但《地久天长》拍的极其克制,可以看出王小帅导演刻意避免了煽情,许多可以爆发矛盾冲突的点都被处理的很平静。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这个电影不是煽情的,你找不到一个煽情的情节。如果说有人看到后半段哭得不行,是有对那段历史的一种真正的反射和共鸣在底下,我的表达还是很含蓄的。”
这样处理的好处是全片如同流水一般平静、细腻,给了观众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细细品味演员的表演,体会这段时代之殇背后的痛。
坏处也是有的,三个小时的时长本来就容易让观众觉得疲劳,又无法给予足够多的刺激,就难免会令一部分人产生“看不进去”的观感。在这一点上,《地久天长》对普通观众来说确实谈不上友好。
这点在票房上已经体现出来了,目前《地久天长》的票房和排片都要比同期上映的喜剧片《老师·好》和动作片《狂暴凶狮》低,预计逆袭的可能性也不大。这一点倒不必苛责观众,电影是大众的艺术,太阳春白雪了也不行,如何在个人的艺术表达和迎合市场需求之间寻求平衡,一直是个难题。王小帅应该也尝试过妥协,比如找流量明星来参与拍摄,但更多的还是选择了坚持,我很佩服这些还在坚持自我艺术追求的人。
最后多说两句,计划生育确然是全片悲剧的源头,但我相信导演的本意是展现而非批判,以我们个人的见地、所知所识和身处的位置,注定我们无法对这样影响巨大的国策做出一个清晰客观的评价,我也很想知道,千百年之后,人们会怎样书写和评判这一段近乎魔幻的历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