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都在写你们,我大声说。每次我说“我”,都是指你们。”——from露易丝·格里克·《门外访客》
1.
像一对恋人,一对吵架的恋人,吵着吵着吵不下去了,不是累了,也不是因为别的。
而是随着争吵过程中,突然间发现:越是吵下去就越是离不开对方,越是发现原来自己一直深爱着对方。
只是这突然间的沉默,有那么一瞬间不适应。倒像是不吵了也就不知道如何去相爱了。
原来,一直以来,不管是对于自己的认识,还是对对方的认识,都是那样的浅薄、空泛又空洞。
大概就是这一点,心里空落落的,才一直企图证明点什么。
证明爱对方远胜于自己,也希望对方如此证明。
这一幕,发生在我和自己对话的过程中。
2.
很多人建议我写一写自己的自传。
我想过。实际上不止一次想过。
但可能,恰恰就是和自己太熟悉,却又并未真的爱过自己,下不了笔。
后知后觉,我害怕爱自己。
换句话说,大概内心同样渴求着爱,缺爱,所以才处处表现对周众的爱。
有那么一瞬间,突然想到《人间失格》的小男孩,他说:“一旦别人问我想要什么的时候,我反而什么都不想要了。”
“胆小鬼连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都要受伤。”
我好像总在顾影自怜,明明那么多可爱的人,那么多爱自己的人,却好像永远不够,永远不。
心底的声音不停告诉我:这些都不是真的。
我不是真的,爱不是真的,连幸福也带着悲剧的意味。
我好像在等,等“一锤定音”的那声“响”。
我内心渴望这声“响”太久了。
3.
昨天,朋友问我,我是不是不喜欢跑步?
我愣住了。
整整三年的常跑。
我喜欢吗?我不喜欢吗?
我不知道答案。
好像“喜欢”这个词距离我太遥远了。
它不是“求而不得”所以遗憾,所以还爱,所以是喜欢的。
我只是不明白我的“喜欢”在哪里,又在哪来丢失了。
我好像找不到它了。
就像那天我的某个东西丢了。
我说,如果你有幸捡到,不必找我,我已经和对方完成了告别了。
我的“喜欢”是不是也这样呢?
所以,我告诉朋友:“不知道。我做事很少因为喜欢去做啊。就一种需要。还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也许,我也并没有说“不知道”这一句。
不过,我很快想到了另一种可能性,更接近本能或真实的:
“我一般会把喜欢克制到愿意的地步,这样才能更加恒久;然后,我会把自己想做的变成自己正在做的一部分,这样才更接近想要的一切。”
所以,如果你问我是否幸福,我只能告诉你,没有不幸福。
因为我正在朝着幸福的路上在走啊……
4.
只是在路上,是很难告诉别人准确的答案的,
既没有说服力,也不想因此而停下。就只是这样而已。
我没有在坚持什么,只是恰好在做一些事儿。
所以啊,后知后觉的喜欢,我倒觉得是种“遗憾”。
它就好像在说:喜欢为什么不继续?不喜欢又为什么要开始?
是啊,所以你在做什么呢?
我是说,我在问我自己,就已经在问你们了。
为什么不在事情尚未发生之前多去想想,然后在事情开始之后尽情投入,至于事后如何,不必回头看。
“我们总是无法在拥有青春的同时还能拥有对青春的感受,不是吗?”
5.
我自然不相信“短暂的分离是为了更长久的相聚”,就像并非所有的“再见”就一定能再见,就像我不会为了去证明什么而去证明。
我是说,如果意识到了,觉察到了,感受到了,体会到了,那么,我已然是在路上了。
既然如此,又何必总对过往纠缠不休;既然如此,又何必总对现在诸多不满;既然如此,又何必总对未来惴惴不安。
什么才是真正的喜欢呢?
我认为,我正在继续的,我愿意的,我正在走的,已然是了。从始至终。
如果你追问过去,我不会告诉你现在我的感受。
因为,我已经和对方完成了告别。
还有,“喜欢”它其实根本无需语言。
就像“说话要是有意义,就不该受到质问,不该论死理。”
前提是:“你明白自己到底是谁,到底想要什么,只要这些是真切的,自然也就没什么能够伤害到你了。”
最后,我胡诌了一段小诗送给大家:
“也许本就都不必知道。
像云不必知道月亮为何不是太阳。
又像我不必知道你们是谁。
在其中的,都在了。
不在的,早早就睡着了。”
祝大家——想做的都是正在做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