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多数人一样,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并不知道如何去运营自己的假期。
上大学前有假期作业的时候倒是能够合理安排每天要完成的作业以及坚持写字帖,上了大学后反而还真的把假期当成了「可以什么都不做的时间」。
去年 11 月份后我开始尝试规划自己的每个周末的时间,因此到了春节假期的时候终于有所改善,并获益良多。
读书
春节看完 5 本书。
《财富自由之路》 & 《把时间当做朋友》
原本我入坑《财富自由之路》是因为想学习理财,但看完之后我觉得这本书远不止是一本优秀的理财书籍,而是一本教你学习如何自我管理的书籍。
我之前的习惯原本是每看完一本书就会放在家里的书架,这本书我决定一直带在身边。
《认知盈余》
这本书原本利用微信读书上看了一大半,这次趁着春节就啃完了。在信息溢出的年代,如何思考群体的时间迁移和注意力变迁,这本书给出了一定的思考和见解。
然而,我个人不是很推荐这本书。在洞察群体趋势上,我还是更推荐凯文凯利老师的《科技想要什么》和《必然》。
《尖叫感》
看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弥补自己在文案写作上的短板。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已经看完《文案圣经》和《99% 的人都把卖点写错了》。
但坦白来讲,这本书是我至今为数不多能够真正结合消费者心理和用户场景去知道文案写作的书籍。
书中有很多观点很能引发思考:
- 互联网并没有改变人性,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消费心理模式;
- 广告的意思就是「下一页」
- ...
结合最近在读的《小学堂·文案创作完全手册》中提及的一点:
身为文案写手,你应该是销售员而非艺术家。
算是升级了自己对文案写作的系统认知。
《OKR 工作法》
书中用了大半的篇幅演绎了一个案例,然后再提出 OKR 工作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方式及注意事项。
如果你正在带领团队朝某个目标前进,那这本书非常值得一看。
线上课程
《产品已死,产业方兴》
在混沌大学上的第一课,就是猫眼郑志昊老师的《产品已死,产业方兴》。
修补了一些我原有的视角盲区。
《梁宁:产品思维 30 讲》
这是得到上的一门课程。
我听完前 4 讲时,就已经忍不住推荐了好几个朋友。
可以这么说,听梁宁老师的《产品思维 30 讲》,一点不亚于我当年在极客公园听到周鸿祎老师分享《大我和小我》时候的冲击。
我基本是跪着听完的。含泪推荐。
电影
看了一部《红海行动》。
我们的人民英雄终于有血有肉,有生有死。
值得一看。
朋友
春节跟许多久违的朋友碰面交流。
跟我在《阿甘的 2017》提及的一样:书/电影/朋友都是能够帮我们充实自己,减少自己「不知道」的比例。
感谢生命中每个赴约的人。
扯点别的
原本小的时候对于放假的概念就是「可以什么都不做的时间」,但是今年由于放假前还有些没处理完的工作,春节期间算是陆陆续续在工作。
我对加班工作远谈不上抗拒,反而有点热爱。
而当我春节看完李笑来老师的《财富自由之路》的时候,我对于放假工作这事情又完成一次认知升级。
那所谓「法定」是制约企业的,又不是制约我个人的。我什么时候该休息,应该是我自己说了算啊。
image.gif你知道一年有多少个节假日吗?...一年下来,法定节假日大约有 115 天。在从 1995 年到 2015 年的 20 年里:
115 x 30 = 2300 (天)
也就是说,20 年下来,我比别人多了 2300 个工作日。
一条很棒的曲线
《头文字 D》中,扮演藤原拓海爹的黄秋生对拓海说:
image职业车手每次在赛道上转右弯的时候在直觉上都会留点儿位置的。要实现超车,就必须在过弯的时候利用排水沟。
于我看来,合理利用「假期」就是职场中利用排水沟超车的方式。而我在这样的一个假期过后,顿生的感觉是时间真的越发不够用,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
以上便是我的春节假期。你的假期又是如何度过的呢?
imag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