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看李老师的《教师的解放与超越》,看着看着,脑海里冒出了一个词:童话。是的,李老师的教育生活就像一个童话一样,浪漫、充满情趣。他自己也动情地说到:“让教育充满着诗意,把教育编织成童话。”
李老师做校长也做班主任的时候,“和学生一起摸爬滚打,挨家挨户家访,按学号每天轮流找学生谈心,每个学生的生日都表示祝贺(现在我还能说出许多30年前学生的生日),周末和寒暑假带着他们满世界玩儿,安排学生以小组(七八个人)为单位每周日到我家做客(吃饭和玩儿)……”这样的老师不是编织了教育的童话吗?会有哪个学生不喜欢?
也许有的老师会说,我们哪有那么多时间来付出给学生?我们没有自己的生活了吗?我们有孩子,上有老下有小,李老师是男人,孩子当时又不在身边,当然可以有这样的时间与精力。再说,带学生满世界跑,现在行得通吗?一点点安全事故让你吃不了兜着走。家长会同意,学校及教育管理部门会同意吗?
这些问题很现实,也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反过来说,有很多有时间有精力的教师,也不会这样做呀。比如刚毕业的年轻教师,还没有成家,也没有孩子的拖累,有几个能这样做,乐意这样做的?说到安全,不能出门很远的距离的地方玩,比如要做汽车、火车的,但总可以带孩子到附近的山坡、田野去玩吧?又有多少老师主动愿这样去做。
我想起了自己。我至从毕业到现在所带的学生,也都喜欢带学生去外面玩。刚毕业那会儿,在偏僻的乡村,我经常带学生到附近的山坡、拱桥、草甸上去玩,那时我和孩子们多么开心呀。我在一小带了一个生本实验班,六年的时间,每到周末,我都带孩子们到县城周边能玩的地方玩,什么南山公园、附近的田野、围屋、行政广场等,我们在这里一起做游戏、包饺子等等,更是留下了多少欢声笑语。近两年来到了三小,我每两周一次带学生到校园观察植物;到劳动基地种萝卜、在教师里亲自做“酸辣萝卜”吃;到各个办公室去推销我们自己种的“四月豆”;周末带他们去爬迎宾馆……
我想说,我是不是也有李老师说的某些当老师的“天赋”?我也基本上做到每家每户去家访,关于谈心,也做了一段时间,但没有坚持。我也喜欢给学生写信,还写了不少,取得了不错的教育效果。我对教育的感觉是不是也充满着浪漫与情趣?
我还想说,我们对学生的爱,对教育的激情,并不是说一定要完全像李老师那样做,而是说,我们要有像李老师一样的童心与爱心,有了这两颗心,就会产生教育的“智慧心”,就会找到一条属于你的教育之路。我想这就是李老师说的“道”吧。
正如李老师在书中写到:什么是“教育”?一个日子,一个孩子,就是教育。擦亮每一个日子,陪伴每个孩子,就是教育的全部。
这样想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做到努力把自己的教育生活编织成童话的模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