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471274/cb06677ccf6c9ce0.jpg)
谢安与王羲之聊天,说:“中年时候,容易被哀伤的音乐感染,和亲友们分别, 总是好多天闷闷不乐”。王羲之说:“到了年岁大的时候,自然如此啊”。
昨日在病房,深深地与谢安,这位东晋名相共情了。
我的先生前日因病手术,昨日他远在外省的兄弟姐妹加上我那白发苍苍的八十二岁婆婆来看他。大概人在生病的时候特别脆弱,先生一直精神不振,但在看到亲人们的那一刹那,脸上涌现出无限欢喜。我带他们去酒店吃过饭后,又带着他们去我们的新房子看一看,央求婆婆在这里住一段时间——毕竟来一趟不容易。然而婆婆执意不肯,“池鱼思故渊,羁鸟念旧林”,她说这个年岁,哪里也不想去了,只想待在自己的“老窝”。
下午待到三点就要回去,远道而来,我怎么肯。可两个妹妹家都有三岁娃,暂由弟弟家的老大带着,说实在不能安心待下去。先生道:“真要走,就早点走吧。还有那么远的路”。他说这话时,虽然脸上挂着笑,却是依依的,不舍的。
一行人朝外走。医院里有三个床位,用布帘隔开,婆婆朝外走的时候,对先生说:儿子,我走了”。先生不能起身,眼神里都是不舍。婆婆已经走出我们的门帘外,又返回来,道:儿子,我走了”,这几句话仿佛有千斤重。那眼神里有不舍,有牵挂,有无奈,有万语千言,但终是走了,先生眼里隐隐有泪光,是难过,是痛楚和依恋。这一场离别并非生离死别,我在一旁看了,却泪落如雨,低下头,不让他们看见。
果然是哀感中年,特别是在病房里。虽说说出来不好听,但母亲年岁已高,儿子亦至中年,在这人世间的相见,见一次,少一次了。那么多浓情那么多爱仅仅化成了“我走了”,“好”这几个字。不然,能怎样呢?
在岁月面前,人终究是无奈的。
谢安当日说:“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大约也经历了和我一样的心境吧。
也突然明白了苏轼的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