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刷到一个视频。一个女孩子在高考第一天,因为感觉没考好,回家告诉父母,没想到反而被父母数落。女孩子一下子想不开,想跳楼轻生,幸好最后被消防队员合力救上来了。
看到这个视频,很多网友都表示太揪心了。
孩子本来承受的压力已经够大了,可是父母太执着于结果,不但没有安慰孩子,还不停地苛责孩子,这样的父母,可能已经忘了当初他们生养孩子的初心了。
一个孩子呱呱坠地,每对父母都无比的欢欣,对这个小生命的愿望都是:只要这个孩子健康成长就好。
然后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们不断对孩子提高要求:希望孩子有个好成绩,然后有个好工作,最后成为世人眼中的成功人士,人生赢家。
希望孩子成为人中龙凤,这种愿望本无可厚非,但很多父母都忽略了孩子本身的优势和特长,以及孩子喜欢什么,自己是怎样想的?也就是说,很少父母做到了因材施教。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认知,想把孩子改造成自己心目中完美孩子的样子。
诚然,每对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爱的方法不对,爱得不科学,孩子可能会反受其害。
如何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呢?儿童心理教育专家海蓝博士在《接纳孩子的不完美》中,给了父母一个“三要三不要”的建议。
“三要”就是和颜悦色、柔声细语、搂搂抱抱,它代表了父母的面部表情,沟通方式和肢体接触。
“三不要”指不指责、不命令、不打骂。
当孩子犯错时,不指责孩子。这就需要父母先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提升自己的认知。
指责孩子,有时并不能让孩子改正错误,反而会让孩子学会掩盖错误,或为了避免犯错,不再尝试新事物。而这些都不是我们教育孩子的初衷。
不命令孩子,给孩子选择的自由。一个有自主权的孩子,才会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才会有勇气去探索这个世界。
打骂孩子,孩子容易叛逆或者退缩,他们的能量全部用来对抗家长,而不会用在自我成长上。
总的来说,这“三要三不要”,就是家长在日常和孩子相处中,对自己的语言、态度、行为等方面的一个参考。做到这“三要三不要”,孩子就真正能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
而一个在爱中长大的孩子,才会有信心、有勇气,去面对未来,去迎接生活的挑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