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观止读书会发起人、苏州市优秀阅读推广人王世东应邀为苏州市交通运输局,分享了主题为“坚定文化自信:大国崛起中国梦的文化底蕴”的讲座,共有近100位交通系统工作人员参加。
![](https://img.haomeiwen.com/i3598054/a0f0ab470ef61e6b.jpg)
活动现场,王世东还分享了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与历史系特聘资深教授葛兆光的作品《声回响转》、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张中秋的作品《中国传统法理法哲学论》和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李竞恒的作品《岂有此理?中国文化新读》这三本好书。
![](https://img.haomeiwen.com/i3598054/46b0ab614e14ee3f.jpg)
《声回响转》收录了葛兆光教授八篇完整清晰的历史学讲稿。全书贯穿着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开阔视野和客观态度,具体可划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一篇,讲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的设想;第二部分是三篇,谈关于中国、文化与学术的一些宏观看法;第三部分的两篇,是对于儒家学说和禅宗历史的具体介绍;最后第四部分的两篇,则是借用图像来观察历史的试验。
葛兆光教授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进入学界,四十多年里以授课和讲座为日常事业。每次演讲都全力以赴,用所谓“狮子搏兔”的方式撰写大纲、提示要点,甚至加上花絮。当演讲声音传出,希望能略有回响,使读者察觉一些可资参考的问题意识和思考方向。
这些讲稿提纲挈领,洞见丰富,又保留了平实晓畅的口语色彩,让思想的传递更加顺达自如。
![](https://img.haomeiwen.com/i3598054/a0323bfc3ad5a7ea.jpg)
《中国传统法理法哲学论》是作者探索中国传统法理法哲学的论著。作者从法史中抽绎法理,用法理来解读法史,提出中国传统法理的核心是动态的合理正义观。动态的合理正义观是中国传统法的公平正义观,其内涵为道德、仁义、情理以及这三者的贯通,其原则是等者同等、不等者不等、等与不等辩证变动的有机统一,其目的是惩诫、弼教与成人,其意义是使人在本质和精神上达到像天地、自然那样永久的存在。
这实际上是对世界有序性与创生性这一对立统一辩证关系的法律概括与表达,其哲学是贯通天、地、人、法的阴阳—道德文化原理。这是中国人固有的生命世界观和法律价值观,亦是中国传统法理法哲学的正当性和意义所在。
![](https://img.haomeiwen.com/i3598054/eace40ded1d0d718.jpg)
《岂有此理?中国文化新读》从多个角度,重新审视被误读的中国传统,纠正一些被误解的历史“常识”,如中国主流传统君臣关系是比较对等的,多有“师友之间”的模式,变化是从金元开始的。在宋代及其以前,也没有制度性的随时向皇帝磕头跪拜的传统,跪奏始于金,三跪九叩是清朝的产物。又如妇女地位,其实并不是很多 人想象那种“压迫”关系,程朱理学是反对缠足的,宋代妇女也享有财产权和再嫁的自由。
![](https://img.haomeiwen.com/i3598054/cf89286cf4df7d41.jpg)
本书也从司法角度,介绍了儒家司法的无罪推定、反株连等传统。中国历史一直存在不断重建自治共同体的脉络,而儒家经济思想也是倾向于自由市场,且对欧洲近代的重农学派有积极的影响。此外,书中还有一些内容,探讨了周礼其实是一种不成文习惯法,介绍孟子的治理思想是以小共同体为本位的,还有辛亥革命时期“汉衣冠”的复兴等。
今后,观止读书会还将继续举办各种类型的线上线下活动,欢迎大家的积极参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