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热播剧《我的阿勒泰》中有一个镜头:
李文秀小心翼翼地扶正了墙上倾斜的一幅外国女人的画像。
这个镜头细节,恰恰揭露出李文秀的行为背后的渴望。
这个外国女人就是倡导女性独立,建立女性价值观“成为自己比什么都重要”的弗吉尼亚•伍尔夫。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年~1941年),英国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文学评论家、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和女性主义文学的先锋。
伍尔夫的代表作包括《奥兰多》、《到灯塔去》、《海浪》、《一间自己的房间》等。她用文字揭示女性处境、女性命运,以及关于生死、时间、个性、自我与群体等议题。
李文秀心怀文学梦,热爱写作,渴望突破世俗各种束缚,可以做自己。
女性在这个社会里存有多种角色。尤其当女性成为妻子和妈妈的时候,有些女性不得不选择退出职业岗位,更别提达到马斯洛的“自我实现”需求层次。
女性在角色的转换时,面临着大考验。
伍尔夫精神像是一座明亮的灯塔,指引着淹没于繁杂的现实生活,那些迷茫的女性们,走出迷雾,做回自己。
再说最近的一部热播剧《玫瑰的故事》。
对于这部剧,虽说网上褒贬不一。但每个人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
拿剧中女主黄亦玫来说,如果你能够从她与方协文的这段婚姻里学会成长,这部剧对你而言,就是充满意义和价值的。
黄亦玫即使在怀孕期间,也没有停歇下来。她自主参加学习考证,规划未来重新投身到社会中工作。
当方协文翻看黄亦玫考下的《教师资格证》,他不仅不为妻子高兴,反而一脸不悦。
他问:“你还准备考心理咨询师?”
黄亦玫说:“对啊。”
方协文的脸更黑了:
“你考这么多证干嘛?”
“孩子幼年时期,最需要母亲的陪伴了。
”
在黄亦玫说出内心真实想法:“备考和照顾孩子也不冲突呀。我每天就花几个小时看看书就行。太久不学习会跟社会脱节的。”
这时,方协文又使出重招。
方协文借故说自己的妈妈身体不好要回老家休息。
车上,方协文母子的一段话,揭开方协文的另一面。
方协文妈妈不情不愿地被儿子送往车站。起初,还以为儿子不让她住刚装修好的新房子。
儿子解释:“新房子给你留了一间朝南的卧室。早晚要把你接回来的……你走以后她才能明白,她的重心啊,应该放在家里面。”
方协文送妈妈回老家,原因是要让黄亦玫把重心放家里。
一个人照顾孩子,照顾丈夫,照顾家庭,挤占黄亦玫所有空闲时间的可能性。
这一招,确实有些手段啊。
好在黄亦玫有着清晰的目标和规划,有着雷打不动的决心和行动。
最后,即使与方协文离婚,依然逆袭翻盘。
这些都是黄亦玫重新走进社会,作为独立自主女性的底气。
伍尔夫说:“不必匆忙,不必耀眼,不必成为别人,只需做自己。”
如果除去其他故事情节,我们在《玫瑰的故事》里仅吸收、消化及积极、自律地做到黄亦玫的这一点,我想该剧对于个体来说就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
黄亦玫清醒而独立的思考,自律而踏实的行动,使她成为一个从容优雅的女性,一个自己渴望活成自己的样子。
哪怕慢一点,也好过轻言放弃“做自己”的机会。
任何时候,女性需要有独立的意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