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讲,我们说了灰度认知,黑白决策。我主要跟你讲了要在认知阶段保持灰度,在决策阶段应该非黑即白,非常果断。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果断一不小心就变成了武断。我们应该怎么避免武断这个人生难题呢?
这一讲,我就重点来跟你谈作决策的方法,以及怎么评价自己的决策。
我们先来看一个因为武断而作出错误决策的案例。
1977 年,航空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事故发生了,两架飞机相撞,致使 583 人死亡。
《摇摆》这本书回顾了该案例。其中一架飞机是荷兰皇家航空公司 4805 号航班,机长叫范·赞藤,他堪称世界上经验最丰富,技术最精湛的机长之一,经常被请去给同行做培训。
当时飞机正要起飞,前方目的地机场突然临时关闭,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机长范·赞藤不想白等,想就地加油,这样在下一站中转的时候,就能节约半小时了。结果刚开始加油,前方机场居然又重新开放了,但是加油到一半儿又不能停,他就错过了这次起飞。终于准备起飞了,意想不到的事情又发生了,机场起大雾了。这下子机长范·赞藤可急了,雾越来越大,很有可能关闭机场,那就彻底飞不成了。
于是这位世界级机长越来越焦虑,他加快了引擎,滑上跑道。虽然现在是这架飞机的起飞时间,但副驾驶提醒他现在雾太大,而且塔台还没通知,他也完全不顾。
接下来,可怕的一幕出现了,另一架波音 747 飞机出了错,正停在前方的跑道上。但情况已经来不及,两架飞机撞在了一起,范·赞藤、其他机组人员以及所有的乘客全部遇难。
这多像我们的现实困境啊,在作决策的时候,从来都不是容易的。你考虑了问题 A,结果问题 B 又冒出来了,你想谨慎一点儿,结果错过时机;你想大胆冲一把,结果又踩到地雷。我们好多人在现实生活中,都会遇上这样的问题。
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在“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的三个月,也就是 2001 年 10~12 月,平均每个月因交通事故致死的人数比以往多了 344 人。为什么呢?
原来,因为害怕坐飞机,更多的人选择自己开车,结果反而更不安全了。因为车祸死亡率远高于飞机事故的死亡率。研究者认为,因为害怕坐飞机而选择驾车,这个趋势导致的死亡人数可能超过 2000 人。这几乎就等于另一场“9·11”事件的伤害了。
那我们怎么才能避免武断,提升自己的决策能力呢?
你需要完成三个挑战。
双我思维的决策方法
第一个挑战:避免盲从,给决策多把一道关。
我想和你分享一种非常容易学习,也非常有效的思维方式:双我思维。
什么叫双我思维?
就是你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把自己拆成两个人,左边一个你,右边一个你,让他们俩对话。不要小看这个说法,我们常常说中国人缺乏批判性思维,这个简单的方法就可以,有意识地训练你思维的“批判性”。很多在自己领域非常成功的人,就是应用了“双我思维”的决策方式。
我要给你介绍的第一个应用,是富兰克林的“道德代数”法:
富兰克林把自己的思维分作两个人,一个人是正方,一个人是反方。然后用一条线将一张纸分成两栏,一栏的上方写上“正方”,另一栏的上方写上“反方”。
他在正方这一栏写下赞成的想法,在反方那一栏写下反对的想法。这时候他完成了第一步,把他自己矛盾的想法整理出来,并且落到了纸面上。他把这些想法可视化了,这也是盘点了在作决策前,你手上有什么牌。
第二步,他仿佛变成一个陌生人,冷酷地给刚刚写下的想法打分,不带有感情色彩。这一步他确认了各种想法的权重,也就是有价值的程度。他把这些想法数值化了,变成了可比较的数字。
第三步最容易,他计算了两边的分数,把相同的分数抵消,就自然知道该怎么作决策了。
这其实是一个简化版的决策树判断。他的这个决策方法,给模糊不清、道理难辨的想法,设计了一个程序。按程序走下来,再纠结的问题也能给出明确的答案。
第二个“双我思维”的应用,是芒格的双轨分析法:
芒格也把自己拆分成了两个人,他是分成了“理性的我”,和“潜意识的我”。
接下来,他会先问“理性的我”,哪些因素真正控制了涉及的利益?
然后他去问“潜意识的我”,当大脑处于潜意识状态时,会自动形成哪些想法?
真正区分哪些是潜意识,哪些是理性的分析,这个动作本身就很有价值。因为这样你才能对自己有正确的判断,事情有结果之后,你复盘的时候,才知道哪个部分真正起到了作用。
第三个双我思维的应用,来自霍华德·马克斯。
他是橡树资本的创始人,管理了千亿美金资产。他的方法是
“第二层思维”,他把自己的思维分了两层。
“第一层思维的我”是普通的我,想法和别人差不多;
“第二层思维的我”是高人一等的我,要把第一层所有人的想法考虑在内,甚至能做出和别人完全相反的思考。
打个比方,面对一个公司的股票,第一层次思维说:“这是一家好公司,让我们买进股票吧。”
但第二层次思维就会说:“这是一家好公司,但是人人都认为它是一家好公司,因此它不是一个好的投资标的。股票的定价过高,让我们卖出股票吧。”
上面三种思维工具的应用都不一样,但本质上它们都是建立了双我思维,在自己心里多住了一个人和自己对话,反复探讨、考验自己思维的正确性。
运用双我思维,我们能通过第一个挑战,克服盲从,独立地、批判地作决策。
如何正确地评估决策
接下来,我们要面对第二个挑战:复盘的时候,你如何评估作过的决策?
其实,对于决策者而言,最大的挑战不只是按下按钮这个动作,还有事后对决策本身的评估。因为你下一个决策,会根据你这一次决策的评估而进行优化调整。
大多数人都是按结果的好坏来给决策作评价。这样的做法忽略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决策和结果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这中间还可能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存在,比如风险、运气,其他人的不理性等等。所以,我们恰恰不能只看结果来评估自己作决策的质量。
扑克高手安妮·杜克在《对赌》这本书里,也分享过她遇到的这类问题:
在一次慈善锦标赛中,她告诉观众,一名牌手的胜算为 76%,另一名牌手的胜算为 24%。结果,24%获胜概率的那位牌手赢了。在欢呼声和惋惜声中,有一名观众叫道:“安妮,你算错了!”
安妮解释说她没有算错:“我说了,他的胜算是 24%,而不是 0。你需要想清楚这 24%意味着什么!”那位牌手的获胜概率是 24%,是指这件事发生的可能性很小,但仍然会发生。可是你不能因为小概率的事情发生了,而说刚才的决策分析完全错了。你不能因为这一次的结果,就混淆了决策水平和运气。
正确的决策可能导致输牌,但绝不能因此认为决策就是错误的。
复盘的目的,就是要能区别评估,决策水平和运气。
迭代你的决策系统
做完了对这一次决策的复盘,我们要应对的第三个挑战就是:你如何根据以往经验,迭代你的决策系统。
我们再回到那个抛硬币的问题,假如你来到一个陌生地方的街头,有一个人在抛硬币,连续 20 次都是正面朝上,那么下一次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少?
如果是在实验室环境,根据大数定律,当然是 50%,但在陌生的街头,你就要想一下:硬币是不是被动过手脚?
这其实就是一种贝叶斯更新的理念。 复盘的价值,不仅在于评估自己的决策水平,还要评估概率环境。
比如说你对那个陌生人的硬币其实是一无所知的,你不能肯定那个硬币真的是正反面完全一样,那只是你的主观判断而已。
贝叶斯定理的强大之处就在于,你可以先估计一个值,然后根据客观事实不断修正。用客观的新信息,更新我们最初关于某个事物的信念后,我们就会得到一个新的、改进了的信念。当你下一次作决策的时候,要基于这个改进过的信念。
贝叶斯定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每一条新信息都会影响你原来的概率假设,你需要根据现有的信息来调整你的决策思路。
所以,厉害的决策者,都是一个贝叶斯高手。
他开始的时候未必比你高明多少,但却可以不断更新,逼近潜在本质,迭代自己的决策系统,进而实现更准确的推理和决策。
本讲小结
武断,是决策的大敌。要想作出好决策,我们要应对三个挑战。
第一个挑战,你可以用双我思维去决策,让两个你在脑海里打架,避免武断决策。
第二个挑战,你复盘的时候要理性,不能简单从结果出发评判决策的好坏。
第三个挑战,要用贝叶斯的思路不断迭代你的决策系统。
思考题
上面这三个“双我思维”的决策方式,有哪个对你的决策有帮助呢?或者你用过什么符合双我思维的决策方法吗?
划重点
如何作出好决策?
- 决策阶段,用双我思维避免武断;
- 复盘阶段,要分清运气和决策水平;
-
下一次,用贝叶斯的理念更新自己的决策系统。
关注的世界.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