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钢老师说,时间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不做必须做的事儿。这篇精英日课,我听了好几遍。这次是下定决心根除拖延症了。不想再做紧急的事,不能一次次的让重要不紧急的事变成重要紧急的事。
11月的第一天,追着时间跑了一天,只因为8:30才起床 (洗澡 遛狗 早饭 琐事后,开始工作已经10:00了)。起来第一个情绪是懊悔和无奈。于是今天利用打车 凑合吃饭 通勤时间办公等多个手段,才勉强追回了逝去的时间,让后面的一切不至于件件事情落后。然而代价是,时刻紧绷的神经和坐在车后排时不停低头造成的呕吐感。
Be proactive! 很久前听 “冬吴同学会”时,也明白这么个道理-提前做事,便有了主动选择的权利,才有了决策权。于是在没有突降任务的情况下,就没有必须做的事,心情也就畅快许多。
万维钢老师分析了《稀缺》这本书里提出的 “余闲”, 这个,我是真的很紧缺。周围亲戚朋友提到我,都知道我特别忙。这其实并不是一件好事。我也时常调侃自己, “我这么忙应该年薪至少500w”!后来想想,年薪真到这个数字就不应该这么穷忙了,而这么忙,事业上生活上,一定不怎么样?原来,是一个时间上的穷人。塔勒布在《反脆弱》这本书中推崇一个“杠铃原则”:说我们应该用最小的时间做最剧烈的脑力劳动,然后用大部分时间什么都不干。这,是我努力的新方向。
现在的我正处于事多时间少的阶段,那么,就千万别预支未来的时间!我需要做减法甚至重启,从而一次性得到一笔余闲。曾经也舍过一些事情而得到余闲,然而却没有用自律保住它,很快用完后,又变成了时间的穷人。对呀,生活中很多震动,余闲是为震动做准备的。
总之,自律才能得到自由,干什么都行的时间才是你的时间。我期许,在不久的将来,赢得一些真正属于我的时间。
P.S.第一篇简书哦,看看我能不能一直有 “余闲”来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