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引①
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②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③最先闻。
注释:
①引:乐府诗体之一。
②萧萧:风吹树木之声。晋陶潜《咏荆轲》:“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③孤客:独自在外地旅居的人。汉焦赣《易林·损》:“路多枳棘,步刺我足,不利孤客,为心作毒。”这里指诗人自己。
赏析:
《秋风引》是唐代诗人刘禹锡遭贬后羁旅难抒,异地触景而作的一首伤情小诗,咏的是风,道的是情。
首句,以问句起笔,看似突兀,却颇别致,一问破题,既领起全诗,又述了秋之倏忽来去、无形无迹、无处不在。
次句,未答而述,将不可感之风具象。“萧萧”摹风声,言秋风之凄切,含逢秋之悲;“送雁群”摹风中遥见,落墨在远、运笔空际、造境巧妙,以送雁写秋悲,道乡愁,婉而有序。
三句“朝来入庭树”,依旧在摹秋风,但视角却从远方拉到了近处。“朝来”既是“何处至”之解语,又是“萧萧”之声的续笔,同时,亦以风动庭树、叶落萧然的情景侧写,对秋风进一步做了描绘。
四句“孤客最先闻”,以“孤客”与“雁群”类比,表羁旅之愁;以“闻”应风,让风更加传神;以“最先”点睛,加深羁旅之愁,极言乡思,曲折见意,可堪寻味。毕竟,风入庭树之声,人人可闻,原无先后之别,孤客缘何最先?不过是他对物候的变化、时序的推移最是敏感。这敏感何来?羁旅为孤客,乡思不尽,却只能送雁南归。其中哀凉衰飒,正切秋风题旨,分明最可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