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阿北,分享走心干货,成长生活
对于越长大越难交到真心朋友这件事,我是赞同的。毕竟曾经我们可以是一条列车上的同行者,而到了更成熟的年龄里,人各有志,渐渐分道,很多经历情节都不能再融合交汇在一起。
人与人之间的链接需要一些粘合剂,这些能够产生粘连效果的物质是情感共鸣下的一份交心,是互帮互助里的一些价值交换,或许再纯粹一点,还有一些心甘情愿里的不求回馈,真诚互通就好。
只不过,似乎小孩子的友谊才谈简单,“大孩子”的友谊多了年岁的分量,多了些考量,多了些比较。
友谊的粘合剂,也有失去效力的时候,也许这说来显得以偏概全,但在你过往的成长里,是否也遇见了一些人,你和她成为了朋友,可是后来却也忽而告别,不再交集。
在经历了一份深厚的情谊后,再从此与一些人分叉方向,我们总会因此而将友谊形容的太过脆弱,不具考验。
和一些人的远离分别后,你也会时常质疑那份友谊的重量吗?会觉得不值得吗?还是会洒脱接受,然后愿各自安好呢?
大学时候和室友成为了一拍即合的好朋友,在初入校园新环境里,我们为彼此能够有聊不完的话题,说不完的悄悄话而欣喜。
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能够快速找到一个相契合的朋友是一件值得珍惜的事情,所以那个时候我们像是延续了中学时代的纯粹友谊般,做什么都结伴在一起,两个人一起愉快度过了大学过渡期。
女孩子的情谊其实真的挺简单的,能够聊得来,能够在一起吃吃饭聊聊共同感兴趣的八卦,似乎就可以很快成为朋友。
可是简单的友谊来的快,也去的快。
后来当大家逐渐熟络起来,可能在一些事情上会产生隔阂,比如作息不同,比如追求不同,一个人更懒散一点,而另一个人更自律爱学习一点,两个人就慢慢疏远了。
当后来室友有了新的朋友,她找到了更契合的伙伴后,我们两个人彼此默契着保持距离,在微妙体面的相处中,慢慢那份友谊也开始消散掉。
女孩子的友谊有那么脆弱吗?
好的时候就像命中注定的姐妹花,转眼也可能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分隔开来。等到你有意识想要从中寻找一些靠谱的理由来解释这段中断的关系时,发现连一个像样的理由都没有,最后也就这么无声无息默认式结束了。
以前会单纯的觉得那层关系挺微薄挺不具牢固性的,但等到过了那个感性放大期再来回想那些年少时的短暂情谊,也会发现一些问题存在:
我们习惯于自动放大一些心理感受,总觉得曾一起交心相知的人,可以相互理解相互陪伴到更长久,但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对那段关系有了太多期望。
也许只要自己好好回想一下,因为一些表面上的契合,因为一些简简单单的好感默契就将友情开始,其实它本身是并不具备基础去维系的。
简单的开始,更多的是表面感觉,而后续也许就难以通过一些友谊试金石的检验了。
谁与谁走的近一点,谁与谁话题更多一点,这不是真正的友谊。你们也许更像某个阶段的同行者,她陪你走过一段路程,到了她该奔赴的路口,就会偏离方向,和你道声再见了。
这不是友谊脆不脆弱的问题,这是两个还没有产生深厚情谊时,各自的选择追求问题。
她有她的选择参考理由,她有她的道路方向要走,到了十字口,她就该衡量利弊,另寻新的同伴朋友,而那些你认为的隔阂和矛盾摩擦产生的友谊断裂问题,并不是本质因素,并不是造成友谊粘合剂失效的主要原因。
其实友谊这个话题挺难说的理性,在我个人的认知里我也觉得朋友之间更多的是走心,靠的是一种感觉,感觉深刻一点,情谊似乎也深厚一点,但后来更长大一点,我会在那份友谊感受里加上一些限制项:
不是拥有共鸣愉快的感觉,我们就可以成为好朋友,而是在更多个不愉快的经历后,我们还能维系那些愉悦感受,我们才是真正的朋友。
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只是前者存在一些偏差,在那个偏差里,我们总下意识以为存在过好感的人,就和自己是存在进步发展性的,但到了友情考验时,那份好感接受不了你的排他性,对方只在意她自己的心理体验,连心甘情愿的包容理解都没有,又怎么能是知心朋友?
会有一些小伙伴把我当成树洞,倾诉她和一些朋友的渐渐疏远,质疑一些友情的脆弱性,觉得自己的付出不值得,看着对方的疏远反应会时常让自己难过无奈。
我无法一一感同身受她们的经历遭遇,但我始终觉得真正的朋友很少有撕破脸的时候,真正的友谊除了陪伴,还有鼓励包容,还有共同进步。
谁说女孩子的友谊很脆弱,真正脆弱不堪一击的应该都是塑料姐妹情。
真心相交,就会给彼此留下体面,就会愿意换位思考对方的感受。
真正的友谊不会脆弱,因为就算离开,至少也会给彼此留下美好回忆吧。
以上。
我是@北寻姑娘,211工科毕业女,90后自由撰稿人,专注情感心理,分享走心干货,成长生活,关注我,我们一起治愈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