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朋友组成了读书会,本周的分享者是我。
分享的书是成甲的《好好学习》。这本书我之前看过一遍,这次为了分享又再看了一遍,在很多方面还是没能很好地把握和理解。无奈之下,只好把书中自己认同并能解释的部分拿出来和朋友们分享。惊喜的是,大家的反应很好,都说听完之后很有收获。嗯,超有成就感的。
言归正传。
书中介绍了临界知识的概念。所谓的临界知识,我理解是大量积累之后会迸发出巨大能量的普适知识。作者认为这些知识大部分隐藏在自然科学当中,我们要发现并应用它们,并不是容易的事。但掌握这部分知识后,对于我们学习其他的知识,或者分析生活中的具体情况,却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书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且最有收获的并不是作者介绍的临界知识,而是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底层方法:
一、反思
作者是一个非常注重反思的人。他每天记录自己反思和复盘的结果,能力得到了快速的提升。他认为反思在学习的过程中至少起着三方面的作用:(1)发现知识误区;(2)促进已有知识产生新知识;(3)检验学习的新知识是否用了起来。
反观自己,我有时也反思,但反思的频率并不规律,且反思后在行动上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下一次反思时发现自己还是犯了和上次一样的错误。这样的反思不仅低效而且对自信心产生严重的打击。对比作者与我自己的反思日记,我的反思常常浮于表面,没有深究事情的底层原因,甚至在错误的假设上越陷越深,让问题陷入死循环而不自知。
在这个部分里,作者提出可以对照《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进行每日反思。
二、以教为学
在准备这次分享的时候,对以教为学这种学习方法的效果我表示感同身受。为了将这本书分享给朋友们,我必须一章一章,一节一节把这本书的内容弄清楚。甚至由于阅读时间的限制,有的部分经过多次阅读自己仍然无法完全掌握,无法将其分享出来,心里还有愧疚感。但就是在这几天为了分享而进行的阅读中,我对书的理解比上次长时间的阅读还要更深刻。
作者在“教”这个动作之前需要做很多很多的准备工作,我显然没有做到,如果能够做到的话,对自己的帮助肯定是更大的。
三、刻意练习
如果没有看到这部分的具体内容,我们很容易会想当然地觉得学习上的刻意练习很容易理解,就是不断重复学到的内容。但作者在这方面提出来了全新的思路,他认为如果刻意练习的是我们的思考过程:应用更高级的心理表征解决问题,能够获得更大的提升。
能做到刻意练习思考过程非常不容易,这也是人与人之间产生差距的原因所在。王兴说:“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思考本身是件花时间又不能立竿见影的事情,短视的人们一定不愿尝试。看完全书后我不禁问自己:“我是否真正思考过?”
读书会结束的时候,大家都觉得我卖了很大的关子:所以那些临界知识到底是啥!
亲们,不是我不愿意说,是这些知识,我确实没能理解得很好……而且它们每一个单独拿出来都可以写一本书了!给你们关键词线索,学到了记得分享哦!
(复利效应、概率论、黄金思维圈、进化论、系统思考、二八法则、安全空间)
网友评论
当你负着有某种责任做一件事的时候,它会比自己漫无目的做更让人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