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红楼梦》的教育学――香菱学诗的教育学启示

《红楼梦》的教育学――香菱学诗的教育学启示

作者: 海边守望者 | 来源:发表于2020-11-28 15:26 被阅读0次

    鲁迅先生说:“《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的意思是,《红楼梦》是一本复杂庞大的书,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就像“一千个人心中都有一千个哈莫雷特”一样,《红楼梦》在不同的人那里有不同的解读方式。我不是上文中鲁迅所说的什么家,但我想从教育学的角度谈谈自己的理解。

    从香菱说起吧,在《红楼梦》的第四十八回中,作者写到薛潘去外做生意去了,香菱就跟宝钗住进了大观园,大观园里的姐姐妹妹们起了诗社,香菱便拜黛玉为师,要跟黛玉学诗。黛玉就跟他说:学诗其实很容易的,不过是起承转合。如果真要学,就先读《王摩诘全集》中的五言律诗一百首,然后再读老杜的七言律诗,再读李青莲的七言绝句……,最后黛玉说:“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功夫,不愁不是诗翁了”。黛玉自己就是一个聪敏伶俐的人,她又说香菱极聪敏伶俐,可见黛玉对香菱的天赋评价极高。黛玉的评价果然不错,香菱很快读完了黛玉给她的王维的五言律诗,并且又来换杜律。并向黛玉表达了他对《塞上》这首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看法。可见出香菱学诗的天赋极高,对诗的领悟能力很强。不仅如此,四十八回还写道,香菱学诗学的入迷,以至于茶不思饭不想,做梦还在学诗,到了“痴”的程度。以至于宝钗说她:“这个人定要疯了”。

    我读到这一回,一直疑惑香菱为何有如此高的天赋,为了解开这个疑团,我又翻阅《红楼梦》的第一回,从香菱的家世中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原来这香菱本名英莲,“家中无甚富贵”,也是本地的望族。其父亲就是甄士隐,“秉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到是神仙一流人品”,母亲为封氏,“性情贤淑,深明礼仪”。在这样的家庭中,有这样的父母,必定能培养出天资聪颖,知书达理,性情高雅之人。

    但无奈,这英莲“有命无运”,实在应该可怜,五岁时被拐子拐走了,受尽磨难,以至于忘记了自己的出身。可尽管如此,出生在富贵之家的英莲,无论经历多少磨难,也改变不了骨子里的禀赋,在她幼年时期,父母和原生家庭对其气质、秉性的影响是深入骨髓的,难以磨灭的。这些在她后来在大观园里学诗表现的淋漓尽致。

    香菱的故事在教育学上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在一个人的幼年和童年是时期,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气质禀赋对孩子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可以塑造孩子的一生。家庭教育多是在自然环境中下,在平凡的生活中对孩子无意识的影响和熏陶,而不是刻意的说教,正因为如此,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才是深刻的,深入孩子心灵深处的,有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但却对孩子的成长极为深刻。就像苏联教育家马卡连科所说:“成年人在生活的每时每刻都在影响儿童,甚至在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对待朋友或敌人,怎样微笑,怎样读报,这一切对儿童都有意义……”

    可以说,父母是孩子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的治理氛围,对孩子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孩子的一般发展、记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的智力兴趣如何,成年人读些什么书,这些都会在孩子的思想上产生重要影响。香菱的父亲甄士隐爱读诗书,一定会在香菱幼小的心里种下了爱读诗的种子,这颗种子在合适的环境中才会慢慢的发芽、长大。也许教育的秘诀之一就是,不要刻意的教育孩子,要改变孩子先从改变自己开始,父母改变,孩子才能改变,想让孩子热爱读书学习,就先自己拿起书本,放下手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楼梦》的教育学――香菱学诗的教育学启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fzqw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