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年营的活动,让我们又一次重温历史。
从原始群居生活到定居生活,我们人类经过了漫漫的过程。一个人在历史长河中真的连沧海一粟都称不上,何必计较那么多,在意那么多?
接着上次的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我们来看看与此几乎同时的黄河流域的半坡居民的生活。
我们北方人吃的最多的小米,被老一辈人成为最养人的小米,学名叫粟。最早是黄河流域的半坡居民培栽的。它是由狗尾巴进化而来的,这点我还是真不知道。吃这么久,也没想过它的祖先是哪个。
每到春节写春联,家里的牲口棚总会贴上“六畜兴旺”。小时候也总是追问六畜指的是哪些家畜?这次重温历史才明白,猪狗马牛羊鸡这些家畜早在六千千年前已经被半坡居民圈养了。
半坡居民主要从事农业劳作。他们的劳动工具主要是骨器和石器。狩猎次于农业。他们制作的骨质鱼钩可与现代鱼钩相媲美。
半坡居民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这时的陶器种类繁多,其中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可称上半坡遗址的灵魂。
与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不同,半坡居民居住的是半地穴式房屋。这样的房屋难以抵御野兽的侵扰,所以他们村落周围会有防御工事护围。
这时期男子主要从事渔猎活动,妇女负责农业生产,畜牧业和采集野果等活动。这时女性表现出比男性更重要的生产活动,她们成为氏族的首领。这时财产归集体所有,我们把这阶段称为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随着征服和改造大自然,男性的作用越来越凸现出来。大约在5000年前,进入了父系氏族时期。其中大汶口文化遗址便是典型代表。
男子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者,男与女bei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到父系氏族公社后期,私有财产和贫富出现,开始向阶级社会过渡。
中 国原始社会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网友评论